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振威将军

振威将军

官名。东汉置,为杂号将军,统兵出征。三国魏、吴沿之,魏许定任职时,曾都督徼道虎贲。魏、晋皆四品。十六国前赵、后凉、北凉亦置。南朝宋列为五威将军之一,四品。北魏刘尼任职时典禁兵宿卫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四品中,二十三年改为从四品。北齐用以褒赏军功勋臣,无具体职掌,从四品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从七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清朝复置,为武职从一品之封赠称号。


杂号将军名,汉置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马成传》:“建武四年,拜扬武将军,督诛虏将军刘隆、振威将军宋登、射声校尉王赏,发会稽、丹阳、九江、六安四郡兵击李宪。”其后,三国魏、吴、蜀皆置;魏晋沿置,四品;十六国前赵、后凉也置;南朝宋为五威将军之一,四品;北魏掌典禁军宿卫;北齐无所职掌,仅用来奖赏军功;隋初为散号将军;清朝为武职从一品的封赠称号。见《南朝宋会要》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中、下》、《清通志·职官略·武官阶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选

    宋朝吏部尚书左选、侍郎左选通称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置,分掌文臣选调之事。

  • 河南尹

    官名。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(39)置,为京都雒阳所在河南郡长官,设一员,二千石; 有丞一员,为其副贰。主掌京都事务,春行属县,劝农桑,振乏绝; 秋冬案讯囚徒,平其罪法; 岁终遣吏上计;并举孝廉,典禁兵

  • 未常参官

    唐制,凡在朝廷任职之官均称京官,其中不是每日朝参者称为未常参官。宋制则称常参官为朝官,未常参官为京官。

  • 司五邑守堰

    武官名。西周设置,《����》说:“用大备于五邑守堰”(《文物》1979年第2期)。“堰”是构筑城堡之类的守卫工事。“借五邑守堰”,就是充任主管

  • 旧指君主呼唤属下前来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: “召孟明、西乞、白乙,使出师于东门之外。”

  • 县侯

    爵名。①汉朝置,即食邑为县之列侯。汉制列侯大者食县,小者食乡亭。三国魏置为第七等爵,位男下、乡侯上。晋朝定位在开国县男下,三品。南朝宋因之。北齐设散县侯,位低于开国县侯,高于开国县伯,三品。②南北朝、

  • 录记室事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南凉置。《晋书·秃发傉檀载记》:“傉檀虽受制于姚兴,然车服礼章一如王者。以宗敞为太府主簿,录记室事。”

  • 省公路局(处)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时期,各省公路行政,多于建设厅内设置公路局、公路处或其他公路机关以管理之。

  • 南武库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员二人。梁流外三品蕴位。

  • 祠祭署

    官署名。① 明清太常寺所属办事机构。掌各坛庙祭祀事宜。明朝天坛、地坛、先农坛、朝日坛、夕月坛、帝王庙等各署均置奉祀一人,祀丞二人。清朝由太常寺汉寺丞总理,下设协律郎五人,赞礼十四人,司乐二十三人。各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