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戊己校尉

戊己校尉

官名。西汉元帝初元元年(前48)始置,掌管屯田事务,治所在车师前王庭,隶西域都护,单独设府,有丞、司马、候等属官。所领吏士亦任征伐。秩比二千石。新莽至东汉初或置或省。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(后74)复置二员,一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,一屯车师前王部柳中城,相去千余里。后或置或罢。安帝永初元年(107)省西域都护后,常与西域长史共同管理西域事务。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)亦置,治所在高昌,四品。两晋沿置,四品。十六国前凉张骏檎戊己校尉赵贞,以其地为高昌郡,仍置其官,与西域都护、玉门大护军并号三营。南朝宋亦曾以北凉主沮渠安周领之。


官名,汉元帝初元元年置,为西域都护属官,属下有丞、司马各一人,候五人,秩比六百石,掌护西域诸国及屯田事务,单独开府,驻车师前王庭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王莽和东汉时置时废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是岁,遣大使五威将王骏、西域都护李崇将戊已校尉出西域……戊已校尉郭钦别将。”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又置戊已校尉。《后汉书·耿恭传》:“乃以恭为戊已校尉,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,谒者关宠为戊已校尉,屯前王部柳中城,屯各置数百人。”章帝建初元年“罢戊已校尉官”。安帝时又置。安帝永初元年罢西域都护后,戊已校尉与与西域长史共驻高昌。见《后汉书·明帝纪·章帝纪·安帝纪》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武帝时西域内属,有三十六国,汉为置使者、校尉领护之。宣帝改曰都护。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,屯田于车师前王庭……(和帝永元)三年,班超遂定西域,因以超为都护,居龟兹。复置戊已校尉,领兵五百人,居车师前部高昌壁。”其后,三国魏文帝沿置,驻高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“是后西域遂通,置戊已校尉。”两晋沿置,四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衣小底

    辽朝杂役名。属著帐户司承应小底局,为御帐、皇太后、皇后等宫内杂役,掌衣冠等事,例以著帐户充任。

  • 正郎

    唐朝尚书省诸司郎中别称。《唐会要》卷五五《中书舍人》: 宣宗大中六年(852)六月敕,“每选知制诰,于尚书省六行郎中官选择有文学行实、公论显著者,以备擢用,不得偏取前行正郎。”

  • 茶上人

    官名。亦称“尚茶”。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之员役。顺治元年(1644)设,共十七人,隶于总领。分掌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之事。雍正元年(1723)定授三等侍卫三人,蓝翎侍卫四人,称“茶上侍卫”。乾

  • 斋监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流外三品蕴位。

  • 抗表

    官场用语。即臣下用上奏表章的形式表示自己与皇帝意见的不同。《晋书·卫瓘传》: “武帝敕瓘第四子宣尚繁昌公主。瓘自以诸生之胄,婚对素微,抗表固辞,不许。”

  • 杓窊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掌收管杓窊印。

  • 怯薛歹

    见“怯薛”。

  •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

    官名。清乾隆二十九年(公元1764年)置,驻塔尔巴哈台(今塔城),掌塔尔巴哈台的军政。其后又置领队大臣一人,掌额鲁特部落游牧之事。属官有印房章京,管理粮饷司员及笔帖式等。

  • 镇寨官

    官名合称。宋朝于人烟繁盛处诸镇置监官,掌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,与寨官合称镇寨官。参见“寨官”。

  • 铁冶所大使

    官名。明洪武七年(公元1374年)初置铁冶所,共十三所,分属于所在府州,每所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。初时大使秩正八品,副使秩正九品,后均改为未入流。清代不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