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元及明初掌军事司法的职官。见“都镇抚司”。
官署名。唐朝东宫置,有率一员、副率一员,掌千牛供奉之事,有长史及录事、兵、胄曹参军事,又有千牛备身、备身左右、备身、主仗等官属; 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左奉裕卫,并改千牛备身名奉裕,咸亨元年 (
官名。宋徽宗宣和三年 (1121),以发运使陈遘经制东南七路财赋,创收经制钱。南宋高宗绍兴九年 (1139),改经制发运使为经制使,以户部长官或副长官兼领,掌江、淮、荆、浙、闽、广等路经制钱及和籴之事
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三年(1113)置,为从八品医官阶官。医官名,也是医官官阶名,宋设此医官,供内侍,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医官》。
唐高祖、太宗时置公廨本钱,为诸司办公费用,以诸司令史主之,号捉钱令史; 每司九人,补于吏部,岁满授官。一度废置。高宗以后改以典史主公廨本钱。
官名。清末陆军部军牧司之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军牧司事。
即“尚书左选”。尚书左选郎中的简称,见“尚书左选郎中”。
见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韩均传》:“均弟天生,为内厩令”。管理宫廷用马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详见“右牝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