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廷尉监

廷尉监

官名。秦置,西汉分置左、右监,隶廷尉。秩千石,禄秩与廷尉正相当而位稍次之。执行具体逮捕任务,亦参议案例、律条,审理疑狱。与正、平通署公牍,互相监督。东汉唯置右监,秩六百石。魏晋南北朝去“”字,置一员。魏、晋、宋六品,梁六班,陈七品、六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五品中,二十三年改六品。北齐改置“大理监”。


官名,汉置,属廷尉,掌逮捕犯人。西汉置左、右监,东汉省右监而置左监,位次于廷尉正,参与案例、律条、审理疑案。与正、平共同签名盖章,以便互相监督。魏晋置一人,无“左”字。南朝宋、梁、陈和北魏沿置,北齐改置大理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勒希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少卿”。

  • 行营计会使

    官名。唐元和十四年(公元819年)八月,以内侍省姚文寿充京西京兆行营计会使,掌京西、京兆行营计划财会之事。

  • 镇台

    清朝总兵别称。清代总兵的别称。参看“总兵”条。

  • 信使

    信使即使臣,也指传递文书信件的使者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·喻巴蜀檄》:“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,悼不肖愚民之如此,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。”唐杜甫《送王十五判官诗》:“黔阳信使应稀少,莫怪频频劝酒杯

  • 前资官

    唐代官资的一种。指以前曾充任过某种职事官,因考满或其他原因停官而待选者,某一职官一般须任该职经两考以上方算“成资”、未经两考者铨选时仍按前一任官资授职。贞元四年(公元788年)规定自散秩入清望官, 得

  • 法依旦尼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典仪”。为王公府属官员之一种,掌礼节导引。清制,亲王府置六人,世子府五人,郡王府四人,长子府及贝勒、贝子、公府均各三人,官品自从四品至从八品不等。宣统元年(1909),以避溥仪讳,改

  • 装饰帅

    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无定员,六品。

  • 交阯清吏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明朝户部交阯清吏司及刑刑交阯清吏司均置,各一人,正五品。掌本司之事。参见“交阯清吏司”。

  • 冗从给事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职掌不详。正四命。散官名。汉置中黄门冗从仆射,北魏有冗从仆射。北周置冗从给事以为散官,秩正四命。

  • 主管左春坊事

    官名。宋朝置为东宫属官,以内侍兼任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左春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