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度支使

度支使

官名。① 初为临时设置的使职。唐肃宗以战事费多,乾元二年(759) 以吕諲为兵部侍郎、平章事充勾当度支使,德宗贞元五年(789) 窦参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度支使,掌计度天下军资粮仗之用。顺宗永贞元年(805) 以后停。②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983) 分三司使而置,一员,掌会计天下财赋之数,每岁均其有无、制其出入,以计邦国用; 淳化四年(993) 复三司使,遂省,五年又置,真宗咸平六年(1103)罢。有副使一员,通签逐部之事。③清末东三省度支使司长官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置,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各一员,正三品,主财赋; 其属有佥事、科员、一、二等库官; 宣统元年 (1909) 省黑龙江一员。


官名。宋初设此官,掌管国家部分财政收支。度支的原意是量入为出,根据收入计划支出。宋初设三司使,总管盐铁、度支、户部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使。度支使掌八案:1、赏给(给赐等),2、钱帛(百官俸禄库藏钱帛、军衣等),3、粮料(三军粮料、军校口食、御河漕运、商人飞钱等),4、常平(诸州平籴),5、发运(汴河广济蔡河漕运、桥梁、三税等),6、骑(诸坊监院饲养牛羊马畜及市马等),7、斛斗(两京仓廪廥积,计度东京粮料、百官禄粟厨料等),8、百官(京朝幕职官奉料、祠祭礼物、诸州驿料等)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·三司使》。参看“度支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典给署

    官署名。金章宗明昌三年(1192)由钩盾署改置,掌宫中所用薪、炭、冰、烛,隶太府监。置令、丞、直长等职。

  • 右渐尚王

    官名。匈奴置。由单于子弟充任,统领部众,地位在左、右於陆王之下。

  • 许婚使

    唐羁縻府州临时特遣使。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高祖遣高平王道立至西突厥许婚。

  • 主爵曹

    官署名。见“主爵”①。官署名。北魏、北齐、隋皆置,掌封爵等事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吏部尚书·司封郎中》、 《隋书·百官中·尚书省》。

  • 国防部新闻局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参谋总长,后改为政工局。掌管政治工作的筹划、指导,负责政工人事、组织和宣传。设局长一人,中将级;副局长一人,少将级。局内分设三处,处下设科。处长、副处长均为少将或上校级,

  • 乐游丞丞

    官名。南朝置,掌乐游苑。梁、陈属司农卿。

  • 广西海北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由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名,设使、副使等,二十八年,改肃政廉访司。

  • 左侍禁

    官名。①武臣阶官。宋太宗淳化二年(991)置,系三班小使臣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九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忠训郎。② 宦官。宋徽宗政和二年重定宦官名,改内西

  • 鵗雉氏

   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谓是五工正之一,贾逵释为攻皮之工,为附会之说。参见“少皞”。

  • 检阅

    官名。① 明初翰林院属官。洪武十三年(1380)设,从九品。次年革。②清朝文渊阁职官。详“文渊阁检阅”。官名。宋代史官有的属官有检阅,掌点校书籍。明代翰林院、清代文渊阁也设此官。见《宋吏·职官四·国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