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平准令

平准令

官名。汉武帝元封元年 (前110) ,桑弘羊为治粟都尉,领大农,置大农部丞数十人,分部主郡国,置平准于京师。受天下委输,尽笼天下之货物,贵即卖之,贱则买之,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,而物价得平。其后,赵广汉以廉洁举茂材,为平准令。东汉置一人,秩六百石,隶大司农,掌知物价,主练染,作采色。和帝时,改中准令。晋复旧称,隶少府。南朝宋避顺帝刘准名讳,改染署令。南齐复为平准令。北齐置为司农寺平准署长官,六品下。隋初沿置,员二人,正八品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隶太府寺,升正六品。唐沿置,从七品下。掌供官市易之事,凡百司不用之物及没官之物,则以时出卖。


官名,汉置,掌平准物价等事,俸六百石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治粟内史……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,属官有太仓、均输、平准、都内、籍田五令丞。”《史记·平准书》索隐:“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者,以均天下郡国转贩,贵则卖之,贱则买之。”

平准令除掌知物贾外,还主练染,作采色。有丞一人,属吏一百九十人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大司农》。其后,魏晋沿置,属少府。南朝宋时平准令只掌染事。唐朝平准令掌供官市易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三·太府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秋官司寇

    官名,周置,掌刑狱盗贼事。《周礼·秋官司寇》:“乃立秋官司寇,使帅其属而掌邦禁,以佐王刑邦国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天官冢宰,地官司徒,春官宗伯,夏官司马,秋官司寇,冬官司空,是为六卿,各有徒属

  • 卫士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卫尉的属官有卫士令,统卫士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记建元元年(公元前140年)“诏卫士转置送迎常二万人,其省万人。”有三丞。东汉卫士令各冠以宫名。丞省为一人。晋置卫士令一人,宋齐梁陈无闻。北齐卫尉

  • 罗远

    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后藏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一人,其职掌为管理札什伦布民众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诛虏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东汉初有诛虏将军刘隆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置,凡将军皆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十一年春,彭与吴汉及诛虏将军刘隆……皆会荆门。”

  • 内城巡警总厅守卫所

    清末内城巡警总厅内部机构。掌守卫站岗、接受诉讼呈状等事。设巡官一人,巡长一人,巡警十六人。所属各分厅亦设守卫所,职掌略同。

  • 东仓丞

    官名。东晋、南朝宋置,属太仓令。官名。晋制太仓令的佐官有东仓丞及石头仓丞,分别主管东仓及石头仓事务。

  • 监伺

    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每监军四人,官阶为职同旅帅,掌侍应杂务。

  • 小选

    吏部郎官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吏部郎为小选、为省眼”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》说:“至于铨选,其制不一,凡流外、兵部、礼部举人,郎官得自主之,谓之小选。”

  • 前驱中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《隋书·伊娄谦传》:‘(谦)累迁前驱中大夫。”正五命。官名。晋有三部司马,其一为前驱司马。北周置前驱中大夫,正五命,府属不详。任此职者,见《隋书·伊娄谦传》:“克并州,累迁前驱中大夫。”

  • 护蛮中郎将

    官名。晋设此官,掌护南蛮,或领刺史,或持节为之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