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崇政院

崇政院

官署名。① 即枢密院,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)改枢密院置,院使、副使各一人,直学士二人,后改为直崇政院;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(923)复为枢密院。参见“枢密院”。②即资正院,元惠宗至元六年十二月(1341)为完者忽都皇后置资正院,掌财赋等事,正二品,有院使六员,同知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各二员,将昭功万户府司属,集庆路钱粮并入,有司每年验数拨付,正宫皇后崩,册立完者都忽为皇后,遂改此名。


官署名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(公元907年)改唐枢密院为崇政院,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二》“枢密使”条说:“梁革唐世宦官之弊,开平元年(公元907年)其改枢密院为崇政院,命敬翔为使,始更用士人,备顾问参谋议于中则有之,未始专行事于外也。”崇政院初置时设使、判官各一人,旋改判官为副使。次年,置崇政院直学士二人,选有政术、文学者为之,其后又改为直崇政院。唐代枢密使以宦者充任,无公署,无官属,崇政院使则以士人充任,有公署,有官属,名为出纳王命,实际上是决策机关。至后唐又改为“枢密院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秉节郎

    官名。南宋置,为从八品武阶官,属小使臣。

  • 南京守备太监

    官名。明洪熙元年(1425)始置。为司礼监外差。初置一人,后增正、副二人,正德(1506—1521)、嘉靖(1522—1566)间多至四员。掌护卫留都、兼辖孝陵神宫监, 位在南京守备之上。宦官职名。明

  • 八思哈

    突厥语。意为“镇守者”,“达鲁花赤”的同义词。

  • 羽林右丞

    官名,汉置,属光禄勋羽林右监,佐右监掌羽林右骑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光禄勋》。参看“羽林丞”条。

  • 班簿房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中书省与尚书省各置,掌本省朝班名籍,由本省属吏领之。宋代中书省吏员办事诸房之一。掌百官名籍具员。门下省的班簿事务归吏房办理。

  • 太子武卫率

    官名。南北朝时西魏置,尉迟纲曾任此职。见《周书·尉迟纲传》。

  • 仪曹郎中

    官名。西晋南北朝与仪曹郎互称,为尚书省仪曹长官。参见“仪曹郎”。官名。北齐殿中尚书所属有仪曹,“掌吉凶礼制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殿内局

    官署名。①北齐隶太子门下坊,设内直监二员、副直监四员。隋朝改名内直局。② 隋初改殿中局置,隶门下省,设监二员、直长四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尚舍局,隶殿内省。参见“殿中局”。官署名。(1)北齐置

  • 宁古塔将军

    官名。清初吉林驻防八旗之最高长官。掌驻防旗营及地方之军民事务,修兴武备,镇守地方。顺治十年(1653)设,初名宁古塔昂邦章京。康熙元年(1662)改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。所辖有副都统二人,协领十人,佐

  • 都知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三十年(1387)始置,设太监一人,正四品,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,典簿一人,正六品。后改置掌印太监一员,佥书、掌司、长随、奉御无定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