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即太子左卫率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,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复名左卫率。
官名。西晋置,分南北东西四部,掌督诸郡县冶令。隶卫尉。东晋省。
官府文书名。凡颁降御笔或圣旨,直接交付有关官府执行,称“中旨”。
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的常任委员会之一。设委员长、理事各一人;委员,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为十一人,七年(公元1918年)减为七人。掌审查教育事项。
官名。清代各官库在司库下均有库使,协助司库管理库事。参见“司库”。
官名。即“祠祭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即“王府长史司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,尚书省北部曹属官,一说为次官,与下大夫不并置。《魏书·陆俟传》:“(陆叡)为北征都督,拜北部长,转尚书。”孝文帝太和 (477—499) 改制时废。
内官名。西汉始置,为皇太子妾。南朝宋孝武帝大明 (457—464) 间置为太子内职之一,低于保林。南齐高帝建元三年 (481)定太子三内职,以其位比开国侯,高于保林。梁、陈、隋、唐沿置。唐正三品。汉代
南北朝时参军等级之一。高于行参军。亦直称为“参军”或“参军事”。官名。南朝陈时称由朝廷任命的参军为正参军,由本府自行任命的参军为板参军。参见“行参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