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宪部

宪部

官署名。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至肃宗至德二载(757)改原刑部而置。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曾改原刑部属部之总部而置。次年改于刑部下置十二清吏司,遂罢。


官署名。唐天宝十一载(公元752年)改刑部为宪部,刑部尚书、侍郎为宪部尚书、侍郎;至德二载(公元757年)复旧。参见“刑部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卜助教

    伎术官名。隋置,见“太卜博士”。

  • 城门副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门候的佐官,参见“门候”。

  • 巷伯局

    官署名。渤海国置,设常侍等官。

  • 参军处典礼局局长

    官名。属“国民政府参军处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典赞

    官名。隋高祖开皇二年(582) 始置,为宫廷女官,六典之一,属尚仪局。隋炀帝置为二十四典之一,仍属尚仪局。员二人,从七品。唐朝改正七品。为司赞之佐。协掌朝见、宴会、赞相之事。宋沿置,属尚书内省,金、明

  • 掌刍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掌刍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针师

    流外官名。唐代于太常寺太医署置,员额十人,掌以针术治病。

  • 司糌粑第巴

    唐古特官。清设于前藏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三人,其职掌为管理糌巴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左牝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仆寺左牝署,设都尉。

  • 上军别部司马

    军官名,汉置,为上军校尉所属的别部司马,掌领兵作战,是次于将军和校尉的武官。校尉领本部大营,有时根据需要,分出一部分军队由司马统帅,单立营寨,独立作战,统领这部军队的司马,称为别部司马。《后汉书·孝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