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孝悌力田

孝悌力田

始见于西汉惠帝四年 (前191)。高后元年 (前187),令郡置孝悌力田一人。文帝十二年(前168)又计户口数增置其员,以奖励有孝悌德行及力务农本者,为民表率。被举为孝悌力田者得免除徭役,时有赏赐,一般不担任官职。据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李贤注,孝悌、力田皆乡官名。此可备一说。明洪武 (1368—1398) 中定为荐举科目,以孝弟之名被推荐者则可授官。


察举科目之一。实行于汉初,用以劝导风化。《汉书·惠帝纪》记惠帝四年(公元前191年)“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(免除其本身徭役)。”又《高后纪》记高后元年(公元前187年)“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。”颜师古注:“特置孝弟力田而尊其秩,欲以劝励天下,令各敦行务本。”至文帝时按户口之多少而增广其员额,与“三老”共同成为郡县中的乡官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记文帝十六年(公元前164年)“以户口率置三老、孝悌力田常员,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。”颜师古注:“计户口数以率之,增置其员,广教化也。”至东汉犹以孝悌力田为乡官,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记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下诏说:“三老, 尊年也。孝悌,淑行也。力田,勤劳也。国家甚休之。其赐帛人一匹,勉率农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官

    泛指掌管学校教育之官员。又有“教官”、“校官”、“广文”、“学博”等称呼。汉朝设于中央机构者有博士、博士祭酒等。武帝时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,或称校官,有文学掾史、经师等,掌理学政,教授诸生。平帝元始三年

  • 太子典书坊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掌东宫行令书、表启等,隶詹事府,设太子庶子、太子舍人,又领典经坊、门大夫坊,统伶官西凉二部、清商二部。隋罢詹事,本坊仍置,设右庶子、舍人、通事舍人、录事、主事令史,炀帝大业三年(607

  • 墨曹参军

    官名。南朝宋置,为墨曹长官。七品。

  • 飞龙厩

    官署名。唐朝仗内六闲之一,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(695)始置,其马于闲厩中最良。唐代养马的机关名。其长官为飞龙使,总理厩事。参看“飞龙使”条。

  • 大农寺卿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大农寺长官。

  • 中尚食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中侍中省中尚食局副长官,员二人。佐中尚食典御负责皇帝的饮食事务,由宦官担任。从七品。

  • 殿幄局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诸殿帏幄之事。属著帐郎君院。

  • 尸官

    食其禄而不尽其职的官。《后汉书·梁统传》:“永言终制,未解尸官之尤。”

  • 左金吾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左候卫为左金吾卫而置,一员,正三品,德宗贞元二年(786)置上将军前为左金吾卫长官,掌宫中、京城巡警,烽候、道路、水草之宜;凡翊府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,皆属之。宋朝置为

  • 内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昭成子孙列传》:“(拓跋纂)后悔过修谨,拜内大将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