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府

大府

① 官署名。(1) 春秋战国楚置。负责收藏珍宝货贿,征收工商赋税,督造王室器皿等事。(2) 汉朝指丞相、御史府。《汉书·杜周传》:“郡吏大府举之廷尉,一岁至千余章。”颜师古注:“大府,丞相、御史之职也。”②《周礼》官名。天官冢宰属员。下大夫爵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贡赋货贿的收藏,供应王室消费及国家财货支出。③元朝驻防将军。《元史·兵志》:“河洛山东,据天下腹心,则以蒙古探马赤军,列大府以屯之。”④明、清总督、巡抚别称。⑤泛指上级官府。


1、官署名。东周时楚国置,掌收藏珍奇宝货、工商赋税、制造王室器皿等。汉朝指丞相府和御史府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“汤给事内史,为宁成掾,以汤为无害,言大府,调茂陵尉。”注:“师古曰:大府,丞相府也。”又《汉书·杜周传》:“郡吏大府举之廷尉,一岁至千余章。”注:“师古曰:大府,丞相、御史之府也。”

2、官名。周朝为天官冢宰的属官,掌助大宰收全国贡赋,把贵重物品分类交王府、内府收藏;一般物品分给有关部门,年终统计上报大宰。唐朝称岭南节度为大府;元朝称驻防将军为大府。《元史·兵志》:“河洛山东,据天下腹心,则以蒙古探马赤军,列大府以屯之。” 明、清总督、巡抚别称大府。

3、泛指上级官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参议

    官名。宋朝设有参议官,或名“参议军事”。为都督、制置使、招讨使、宣抚使、安抚使、镇抚使等属官,参预军事谋划,地位低于参谋官。又,南宋初年修政局等亦有参议官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于中书省置参议中书

  • 祝版案

    官署名。宋朝秘书省所属机构。掌祭祠所用祝文版。

  • 营构将

    官名。北魏、东魏置。掌管京城宫殿营建事务。一说为营构都将省称。李遵自尚书度支郎迁此。见《魏书·李顺传》、《李灵传》。

  • 三司巡官

    见“三司推官”。官名。见“三部判官”。

  • 相典舆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丞相的属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。参见“典舆”。

  • 江南清吏司郎中

    官名。简称江南司郎中。①清朝户部江南清吏司之长官。顺治元年 (1644) 设,满、汉各一人,皆正五品。掌司事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②清初刑部江南清吏司长官。顺治元年 (1644)设,汉一人。雍

  • 盐运使公署

    官署名。民国置,为盐运使的办事官署,掌监督、办理场产、运销、缉私、征收盐税等事;并考核所辖盐区内各县县长协缉私盐的成绩等。民国二十六年,与盐务稽核分所合并,改称盐务管理局,裁撤盐运使。官署名。北洋政府

  • 正监

    官名合称。正和监为二官。秦汉皆置,属廷尉,掌刑狱审判。西汉时有正、左监、右监各一人,秩千石。正为廷尉的副长官。东汉时置正及左监各一人,省右监,属吏一百四十人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廷尉》、《后汉书·

  • 资乘库

    官库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公元1276年)置,二十年(公元1283年)隶卫尉,二十四年(公元1287年)隶尚乘寺,秩从五品。掌收支鞍辔等物。以提点四人为主官,下设大使、副使、库子。

  • 山东诸路行中书省

    见“山东行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