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农部丞

大农部丞

官名。西汉武帝置,属大农令,掌郡国均输盐铁。元封元年 (前110),治粟都尉桑弘羊兼领大农,以诸官府各自为市,相与争利,物价腾贵,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运费,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,分部主郡国均输、盐铁。武帝纳之,遂设。


官名,也称大司农部丞,西汉置,掌郡国均输盐铁等。东汉时大司农部丞一人,六百石,掌国库钱财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大司农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塞吏

    官名。汉朝缘边郡县守塞之吏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云,当遣人之河西虎猛制虏塞下,告塞吏曰欲见和亲侯。”官名,汉置,为边郡属吏,掌守塞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当遣人之河西虎猛制虏塞下,告塞吏曰欲见和亲侯。”

  • 行理

    官名。①周朝置。掌迎送宾客的外交官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 “敌国宾至”,“行理以节逆之。”韦昭注:“行理,小行人也。”②春秋时诸侯国掌交通使命的官员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 “行理之命无月不至。”官名。

  • 护军校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《三国志·宗室传》:“孙皎字叔朗,始拜护军校尉,领众二千余人。”武官名。三国吴置,掌领兵。孙皎曾任此职,见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静传》子皎附传。

  • 司民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掌理户籍人口登计的官员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 “司民协孤终。”《周礼·秋官》有“司民”,“中士六人,府三人,史六人,胥三人,徒三十人”,“掌登万民之数,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。辨其国中与其都鄙

  • 统计局局长

    官名。清末责任内阁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四月设责任内阁始置。一人,简任。承总理大臣之命管理局务,并监督指挥所属各员。

  • 首领官

    金、元以后对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中掌管案牍、管辖吏员,并协助长官处理政务官员之统称。与主官、属官、堂上官相对而言。金、元时遍设于各级衙门,包括经历、都事、主事、知事、典簿、照磨、管勾(以上为从五品至九品)

  • 混补法

    宋朝太学招补新生的考试法。各地士人,经原籍给公据,召到保人,不论有无学籍,皆可参加太学入学考试,考本经大义一场,合格者补外舍生,称混补法。南宋孝宗淳熙四年(1177),以应试者众,改行待补法。宁宗时一

  • 别邑

    汉朝列侯原封国邑之外的食邑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 “延寿已列位九卿,既嗣侯,国在陈留,别邑在魏郡,租入岁千余万。”第二食邑。汉朝列侯原有封地食邑,后又因功加赐另一封邑,称别邑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:“延寿已

  • 园陵署令

    官名。金代置,属太常寺。初以宛平县丞兼,贞祐二年(公元1214年)以园陵迁大兴县境,遂以大兴县令、丞兼。

  • 尚书都事

    官名。隋朝尚书省置,设八员,从八品上,协助尚书左、右丞监督六部诸司政务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置都司郎各一员,为左、右丞副贰,掌都事之职,仍置都事,升正八品,位都司郎下,分隶六尚书。唐朝左、右丞分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