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外台

外台

①汉朝谒者台别称。参见“三台”。②刺史别称。《后汉书·方术·谢夷吾传》: “寻功简能,为外台之表。”王先谦集解引沈钦韩曰: “《通典·职官》十四: 或谓州府为外台。即此。《魏志》,贾逵曰: 州本以御史出监诸郡,故云台。”③宋朝监司别称。宋诸路转运使、提点刑狱公事等有监察辖区官员之权,其官署通称监司,号为外台。④金朝提刑司别称。章宗设九路提刑司,除提点刑狱之事外,兼黜陟官吏、荐举人才,号称外台。⑤元朝亦指行御史台。


官名,或官署名。1、即谒者台。汉尚书为中台,御史为宪台,谒者为外台。也指谒者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六·御史台注》。参看“三台”条。

2、指刺史、州的长官。东汉刺史为州的长官,置别驾、治中、诸曹掾属,号称外台。《后汉书·谢夷吾传》:“寻功简能,为外台之表;听声察实,为九伯之冠。”

3、即兰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郎传附王肃传》注三:“夏报之曰:兰台为外台,秘书为内阁,台、阁一也。”

4、指三司监院监司。唐肃宗至德后,带御史衔的三司监院官号外台,后来监司也号外台。见《新唐书·高元裕传》。

5、金朝提刑司的别称。提刑司除提点刑狱之外还兼管提升和罢免官员,推荐人才,号称外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闾有司

    官名。乡官。春秋齐国置。掌闾门开闭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置闾有司,以时开闭,闾有司观出入者,以复于里尉。凡出入不时,衣服不中,圈属辟徒不顺于常者,闾有司见之,复无时。”

  • 吏曹尚书

    官名,东汉置,世祖改常侍曹尚书曰吏曹尚书,原掌常侍黄门御史事,后又掌选举祠祀事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常侍曹尚书注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官名。据应劭《汉官仪》所说,西汉的侍曹尚书至东汉改称吏曹尚书,《

  • 长乐五官史

    官名,汉置,属五官中郎将,掌五官郎宿卫长乐宫门户。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·曹节》:“节与长乐五官史朱瑀……共矫诏以长乐食监王甫为黄门令。”

  • 考功侍郎

    官名。隋朝尚书省吏部考功曹 (司) 长官,置一员,正六品上,文帝开皇三年 (583) 加为从五品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名考功郎。官名,三国魏置,为考功曹长官,掌考核官吏,选举秀才孝廉贡士等。

  • 武德使

    见“皇城司”。

  • 算学馆

    见“算学”。

  • 马步司判官

    官名。唐朝后期河东诸镇于马步司置狱,以牙校充判官,与都虞候共掌鞫讼刑狱。

  • 甲库

    官署名。①掌储奏钞档案之机构。唐朝置,门下省、吏部、兵部等机构内设有。以令史直曹,门下省十三人,吏部十三人,兵部十二人。五代沿置。宋朝于吏部置,掌受纳制敕及宣黄之甲,出给签符、优牒,并掌选人废置改名。

  • 耆帅

    犹言老帅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嶷传》:“斯都耆帅李求承,昔手杀(太守)龚禄,嶷求募捕得,数其宿恶而诛之。”

  • 北平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① 明朝户部十二清吏司之一。洪武二十九年 (1396) 改原北平部而置,设官及职掌均无变化。建文 (1399—1402) 中罢,改户部十二清吏司为四清吏司。成祖即位,复旧制。永乐元年(14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