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民政府参事处

国民政府参事处

国民政府的内部机构。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二月置,设参事、处员、书记官、书记等员。参事承国民政府委员会之命,分办或合办特交事件,并得随时拟具政务革新意见,提交参事会议讨论,并向国民政府委员会建议,但参事亦得用个人名义单独建议,或自由征集意见,连署陈请之。首席参事于参事会议时任主席,参事会议之职权为,一、关于委员咨询之事项;二、关于委员特交办理事项;三、关于各参事建议提案审查事项;四、关于参事处经费收支审查事项;五、关于参事处职员成绩考核事项;六、其他主要事项。参事会议决案,由首席参事分配各参事分别执行,其重要者呈常务委员会察核。处员承参事之指挥分理处务。书记官承长官之命助理处务。书记承长官之命办理缮写及其他事项。国民政府改为五院制后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关提举

    官名。金代南迁后于秦、蓝二关置提举,秩从五品,同提举,秩正六品。

  • 票旨

    亦称条旨或票拟,始于明宣德 (1426—1435)中。凡政府重要文书之处理,由内阁辅臣先行拟定办法,将所拟批答之辞,墨书写于票签上,进呈皇帝,再由皇帝朱笔批书。明后期皇帝多不问政,朱批实由宦官掌握。清

  • 公府刑狱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东晋初,晋元帝镇东丞相府置刑狱曹,设刑狱参军,主刑狱。南朝宋公府置刑狱贼曹参军;北魏北齐三师、二大、三公府及北周大丞相府置刑狱参军。

  • 陇右牧总副监

    官名。隋朝陇右牧次官,置一员,视从六品。

  • 朝散大夫

    官名。隋文帝始置,为正四品文散官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为从五品。唐沿置,从五品下。北宋初沿唐制,神宗元丰三年 (1080) 废罢文散官,改为新寄禄官,定为从六品,取代旧寄禄官中行郎中。金再置为文散

  • 现审左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刑部所属机构。雍正元年(1723)设。主鞠讯囚禁。五年,定于原有十四司内择选满、汉司官各三人,专掌该司事务。乾隆六年(1741),改为奉天清吏司。

  • 争臣

    天子左右直言谏诤的大臣。《孝经·谏诤》:“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,虽无道,不失其天下。”

  • 司马中

    旧指皇宫的内门。《汉书· 元帝纪》: “令从官给事官司马中者,得为大父母、父母、兄弟通籍。”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 “司马中者,宫内门也。司马主武,兵禁之意也。”

  • 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(1277),置司潭州路(后改名天临路,今湖南长沙),监治潭州、衡州、道州、永州、郴州、全州、宝庆、武岗、桂阳等路。设使、副使等,隶江南行台。二十八年,

  • 寨都监

    官名。北宋哲宗绍圣四年(1097)置,以使臣充任。参见“都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