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商部

商部

官署名。清末新设中央机构之一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)创设,并将原矿务铁路总局并入。总司商政,兼管路矿。置尚书一人,左、右侍郎,左、右丞,左、右参议均各一人。下设保惠、平均、通艺、会计四司及司务厅。各司置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各二人。司务厅置司务二人等。附有商标局、商律馆。三十二年工部并入,更名农工商部。


官署名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公元1903年)七月置。先是光绪二十四年(公元1898年)在“戊戌变法”运动中设矿务铁路总局,设商部后,该局并入商部。设尚书、侍郎为正副长官,下设左右参议各一人。部内分设保惠、平均、通艺、会计四司。各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二人;司务厅设司务二人。部的直辖机构有律学馆,商报馆、商务学堂、工艺局、注册局、京师劝工陈列所等。本部虽以商部为名,其实兼办农工及铁路事务。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九月工部并入,为农工商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琉璃窑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工部营缮司所属机构。顺治(1644—1661)初置,始设于和平门外,后移于西山。掌监制琉璃瓦件,依照质色式样,按限督令窑户烧造,以备大工所用。先是设汉司官一人管理。康熙元年(1662)设满

  • 州门下督

    州门下吏名。北魏司州有门下督,见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一三《校官郎淳于道等残刻》;扬州亦有门下督,见《魏书·灵征志下》。职主州府兵卫。

  • 野司寇

    官名。春秋时郑国置。掌野鄙县邑民众狱治。一说相当《周礼》的“县士”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使野司寇各保其征。”杜预注: “县士也。”官名。掌郊野的诉讼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明日,使野司寇各保其征

  • 河南郡丞

    官名。北魏都洛阳时置,为河南郡次官,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(499)职员令定为六品下。亦称“河南尹丞”。

  • 供膳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二年(1285),秩从五品,掌供给内廷应需、购买百色生料及没入权相桑哥资产,隶大司农寺。置达鲁花赤、提员各一员,从五品。下设司令一员,正六品;丞一员,正七品。辖辅用库、兴中

  • 右天驷监

    见“天驷监”。

  • 正旦使

    见“贺正旦国信使”。

  • 西北路兵马都部署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统领西北路兵马。

  • 御前行走

    清朝侍卫之一种。次于御前侍卫。掌翊卫近御,常日直班内廷。于蒙古王公内特简,无定员。由御前大臣统领。武官名。清置,见“御前侍卫”。

  • 都管

    官名。清初内务府御用、御马、尚方、尚膳诸监之主官。掌理诸监所属事务。其下设左、右副管各一人佐之。后改设郎中、员外郎等官,遂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