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吏部司

吏部司

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吏部的头司。司的主官,隋初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吏部郎中二人,正五品上,一人掌文官阶品、朝集、禄赐,给其告身假使;一人掌选补流外官。员外郎二人,从六品上,一人佐助尚书、侍郎主判南曹。所属有主事四人,令史三十人,书令史六十人,制书令史十四人,甲库令史十一人,亭长八人,掌固十二人。宋初吏部司郎中、员外郎无职事,元丰改制,始以郎中、员外郎管理本司事务,各四人,分掌尚书左右选与侍郎左右选,称为尚书左选郎中、尚书右选郎中、侍郎左选郎中、侍郎右选郎中,资轻者为员外郎。金元六部不分司,无吏部司之名。明清改称为“文选清吏司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枢密院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亦称“契丹枢密院”,简称“北院”。始置于世宗大同元年(947)。初掌契丹及部族事务,后逐渐成为辽朝政治中心,为辽最高执政官衙。主要管理契丹及其他部族军、政事务。长官为北院枢密使,下设知

  • 长官司副长官

    官名。元朝西南地区诸溪洞所置长官司之职官。位长官之下,协掌司事。多以土人为之。明、清沿元旧称,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,武职。湖广、四川、云南、广西、贵州等省设有。位次长官司长官,从七品。有自己所辖之土兵及

  • 翰林医官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置,属东班诸司使,多用为医官阶官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七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年二(1112)重定医阶官,换为翰林医正。医官寄禄阶。宋置,政和二年(

  • 掌固

    官名。① 《周礼》夏官司马属官,有上士二人、下士八人。掌修筑城郭沟池树渠等防御工事。②即“掌故”。③太子掌固简称。④唐、五代中央部分官署流外吏职,由隋“掌事”改名,掌管仓库及厅事铺设,经考试可转府、史

  • 火你赤

    蒙、元怯薛执事名。又译豁你赤,蒙古语,意为“牧羊者”。掌宫廷放牧羊群等务。

  • 法司

    ①官署名。宋朝大理寺左断刑下属机构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置。②吏名。宋朝吏部、御史台置。指掌司法刑狱的官署。《魏书·甄琛传》:“付法司科罪。”《隋书·赵绰传》:“陛下不以臣愚暗,置在法

  • 发副

    宋朝发运副使简称。

  • 中京留守司

    官署名。辽南面官,统领中京军民之政。太宗大同元年 (947),升镇州 (今河北正定) 为中京,置留守司。圣宗统和二十五年 (1007),以奚王牙帐地建中京 (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西大明城),设留守司,治

  • 体量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刑部置,掌体究之事。南宋因之。

  • 赞治尹

    官名。明置,为文勋官,以授正四品文官再考称职者。勋官名。明置,为文勋第七阶,秩正四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