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提举详定一司敕令所
官名。南宋孝宗乾道六年(1170)置,以参知政事兼任,掌编纂敕令。
官名。南宋孝宗乾道六年(1170)置,以参知政事兼任,掌编纂敕令。
北宋时捧日、天武、龙卫、神卫四军的合称。宋初沿后周旧制,殿前司所属有铁骑马军和控鹤步军,侍卫司所属有龙捷马军和虎捷步军。上述四军是后周的四支主力军,北宋时仍为禁军的主力。宋太宗时,诏以美名易禁军旧号,
官名。见“膳部中大夫”。
官署名。清末学部实业司所属二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调查各省实业情形及实业教育与地方行政之关系,并筹划实业教育补助费用等事。置员外郎一人、主事一人。
官名。汉朝诸侯王国郎官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: 熹平五年(176 )“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百余人,除郎中、太子舍人至王家郎、郡国文学吏”。秩二百石。官名,汉置王家郎即王国之郎中,俸二百石,掌宿卫。《后汉书
参见“太子备身五职”。
得力的属下官吏。《汉书·酷吏传·王文舒》:“其爪牙吏虎而冠。”
宦官名。宋朝置,位仅次于都都知,掌供奉禁中之事。神宗时定为正六品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改为知入内内侍省事。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即“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”。汉译为“前锋统领”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中书令属官。位在黄门郎下。章奏经黄门郎署名后,由此职进呈给皇帝,并为皇帝读奏章。经皇帝同意后,代皇帝批阅意见。位虽不高而权任甚重。亦省称为中书郎。西晋改为中书侍郎。一说魏末已称中书侍
官名,即“督邮”。为郡佐吏,掌监督属县,督送邮书,追捕盗贼,纠举违法、宣布教令,审理诉讼等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有五部督邮,曹掾一人。”参看“督邮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