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同修国史

同修国史

官名。宋朝国史实录院属官,以侍从官兼任,掌修国史。


官名。金置,金代国史院设此官,与“修国史”共掌修国史、判院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国史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筹边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节制两省以上,其性质与巡阅使相似,民国八年(公元1919年)六月十三日曾特派徐树铮为“西北筹边使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斥堠

    官名,也写作斥候,掌侦察的小吏。“堠”,了望哨、哨所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韶传》:“(孙韶)常以警疆场远斥堠为务,先知动静而为之备,故鲜有负败。”注:《上海古籍出版社》、《上海书店》合出的缩印本《二十五

  • 儹运御史

    专差御史名。明代本遣卿贰或部曹掌儹运事务,至万历时始差御史。掌督理南粮北调、监兑粮米、催儹运船,并兼理山东济宁以南河道。

  • 柴草部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。设丞。隶司农寺钩盾署。

  • 官大夫

    爵名。战国秦置,为二十等爵第六级。秦汉沿置。西汉初年,官大夫以下得免全家徭役。文帝后,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得免除一人徭役。爵位名。为二十级爵的第六级。秦制二十级爵号以赏功劳,汉因之。参看“二十等爵”和《

  • 干禄

    谋求禄位。《论语·为政》: “子张学干禄。”

  • 考绩司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北洋政府设置,属内务部。其职掌为:一、地方行政官的任用;二、地方行政官的叙等、进级;三、地方行政官的褒奖、恤赏;四、地方行政官的惩戒;五、土司承袭。

  • 县法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县法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常平署丞

    官名。即常平丞。

  • 乡学助教

    学官名。北魏置,见“乡学博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