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水中大夫

司水中大夫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水司长官,员一人,掌河渠疏浚、灌溉及舟船运输事务。下设小司水下大夫、小司水上士以佐其职,领典壅上士、掌津中士、舟工中士、典鱼中士、典彘中士等官属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,以下大夫为长官。宣帝即位后,复置。正五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
官名。《唐六典·尚书工部》“水部郎中”条说:“魏置水部郎中。历宋齐后魏,并有水部郎中。后周冬官府有司水中大夫、小司水上士。”又《唐六典·都水监》之职亦说:“后周有司水中大夫一人。”北周司水中大夫正五命,掌如水部郎中与都水监之职。任此职者见《周书·杨敷传》:“保定中,征为司水中大夫。时议欲东讨,将委敷以舟舰转输之事。”据此,可知司水大夫在国家有军事时还掌管舟舰运输之事。其副职为小司水下大夫,正四命;属官有小司水上士,正三命;又有典壅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掌津中士、下士,舟工中士、下士,典鱼中士、下士,典彘中士、下士。参见“水部郎中”、“都水使者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殿阁大学士

    官名统称。明清大学士以殿阁系衔,故名。宋朝沿唐、五代之制设昭文馆、集贤殿大学士,以宰相领之。后又设观文殿、资政殿大学士,以解职宰相充任,并不任事,以为荣衔。明朝设大学士侍直内廷,遂专以殿阁名系衔。洪武

  • 和声署署正

    官名。清朝乐部和声署之主官。掌署事。乾隆七年(1742)设满、汉各一人,以礼部、内务府司员拣充、并以侍从、待诏为加衔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典礼院。

  • 怀化司阶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 增置,为正六品下武散官,专授归唐将领,隶诸卫。武散官名。唐置,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,秩正六品下。

  • 裕民司

    官署名。明太祖洪武七年(1374)于广西庆远府(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)置,设大使一人,从八品副使一人,正九品,掌购买当地少数民族所养马匹。后革。

  • 节气侍卫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天王府置。掌警卫天王之事,官阶为职同检点。依二十四节气命,其名称自立春侍卫至大寒侍卫,又各分正副,共四十二人。

  • 刑部下大夫

    见“小刑部下大夫”。

  • 太医局教授

    官名。宋置,见“太医局”。

  • 中书堂后官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中书五房皆置,选前资令录充任,掌承受、批凿圣语,押定敕草,点检书写熟状等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废。

  • 司命军正

    官名。新莽置。与军监同察不奉命者。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监察不奉命者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内置司命军正,外设军监十有二人,诚欲以司不奉命,令军人咸正也。”

  • 节度使

    官名。唐高祖武德六年 (623) 诸州总管加号使持节,高宗永徽 (650—655) 以后,都督带使持节即为其任,不带节者不是。睿宗景云二年(711)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,充河西节度使,始有此号。玄宗天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