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兵参军事

司兵参军事

官名。① 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) 改诸卫、太子诸率、诸王府、诸州兵曹参军事为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均改为司兵书佐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中诸王府、玄宗开元(713—741)初诸卫、太子诸率所置先后复名兵曹参军事; 高祖武德中诸府、州改司兵书佐为此,三都、六府各置一至二员,正七品下,掌武官选举、兵甲、器仗、门禁、管钥、军防、烽候、传驿、畋猎; 诸州各置一员,上州从七品下,中州正八品下,下州从八品下。② 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置为属官,正八品。其下辖司兵局亦置。


官名。隋初雍州置兵曹从事,上上以下州置兵曹参军事,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罢郡,以州统县,置司兵参军事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改州为郡,改司兵参军事为司兵书佐。唐武德初复改郡为州,改司兵书佐为司兵参军事,置于上、中州,掌武官选举、兵器甲仗及门户管钥、烽候传驿之事。上、中州各置司兵佐、司兵史以佐助司兵参军事办事。下州不置司兵参军事,以司户参军事兼司兵之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惠民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属礼部。掌发卖汤药的慈善机构。长官为令,秩从六品。下设直长、都监等官,秩正八品、正九品。曾设丞一员,后罢。官名,金朝置。掌修合发卖汤药。其官有令、直长、都监。属尚书礼部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

  • 复考所

    宋朝贡举考试机构。殿试、省试时常置,设复考官、复考点检试卷官。掌复审初考官所定等第,转送详定所。科举考试机构。宋制,殿试,省试常设复考所,选派复考官和复考点检试卷官,掌理对初考的复试,定等第以后转送详

  • 司织

    ① 官署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置,掌丝、麻、锦制作,长官为下大夫,有小司织上士,统弁工、织丝、织彩、织枲、织组诸中士。② 官名。隋炀帝时女官,隶尚工局,置二员,从六品,掌织染。宫中女官名。隋炀帝时置,为

  • 外郎

    ①汉朝对散郎之称呼。汉之郎官,有议郎、中郎、侍郎、郎中,掌宫殿门户,出充车骑。没有固定职务的散郎称外郎。《汉书· 惠帝纪》: “赐民爵一级,中郎、郎中满六岁爵三级,四岁二级。外郎满六岁二级”,“谒者、

  • 招讨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,辽置,为招讨司官员,掌招讨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二·北面边防官·西南面五押招讨司》。

  • 经制司

    宋朝经制使司、经制发运使司、经制边防财用司简称。

  • 左罴卫将军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左罴卫次官,置一人。

  • 中都曹

    官署名,东汉置,掌捕盗贼。清朝梁章钜《称谓录·兵部·中都曹》:“《叩钵斋官职考》:东汉尚书五曹外增设一官,名中都曹,主盗贼,或云督捕侍郎之职。”

  • 行在

    天子外出巡幸居止之处。明朝永乐七年(1409)年起,成祖长期离京师(今南京)赴北京经营迁都及北征诸事项,于北京分置诸司衙门,均加“行在”二字,称行在某部、行在都察院、行在五军都督府等。详见诸条。行在,

  • 钱帛都点检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钱帛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