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史官

史官

掌管保藏国家典籍、记录王命、著述历史的官员。殷朝史官有作册。周朝王室有太史、内史。诸侯王国亦有国史,称南史、左史、御史等。《周礼·春官》又有大史、小史、内史、外史、御史,六官所属职官都有史。秦汉以后历朝则泛指修史之官。如西汉置太史令,魏晋称大著作,北齐以后专置史馆,唐朝修史乃属兼典史职的修撰及直馆。元、明以后,翰林学士兼任史事,故翰林也有太史之称。


掌写史记事之官。《世本》注:“黄帝之世始立史官,苍颉、沮诵居其职;夏商时分置左右,故曰左史记言,右史记事。”西周有史,掌书,见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;东周各国皆有史官,掌记时事,故晋有《乘》,楚有《梼杌》,鲁有,《春秋》,见《孟子·离娄》。汉有太史,掌天文历史及有关资料,《后汉书·显宗孝明帝纪》:“朕奉郊祀,登灵台,见史官,正仪度。”注:“史官即太史,掌天文之官也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十王列传·琅邪孝王京》:“(京)数上诗赋颂德,帝嘉美,下之史官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委质为臣

    西周春秋时期士的入仕途径之一。在当时宗法、分封制度下,自公侯至于卿大夫,其身份、官守,都是父子世袭。作为支庶、余子的士人阶层,若欲出仕,其途径之一是向公室或卿大夫“委质”,即送上见面礼,表示愿意做他们

  • 副统制

    武官名。南宋置,为统制的佐官,地位在同统制之下,见“统制”。

  • 王府傅尉

    官名。元置,见“王府府尉”。

  • 一命

    官阶名。命,官阶。周代官阶自一命至九命,一命为最低一级的官。《周礼·地官·党正》:“一命齿于乡里,再命齿于父族,三命而不齿。”

  • 院务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酒业酿造及税收。设在课不及二万贯之地。置都监、同监各一员,领院务事。不及千贯之院务仅设都监一员。参见“酒使司”。

  • 家马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太仆的属官有家马令,秩六百石,有五丞一尉。家马厩本是为畜养皇帝用的马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颜师古注:“家马者,供天子私用,非大祀戎事军国所须,故谓之家马也。”但也畜养国马,《汉书·地理志》太

  • 移病

    汉朝官员上书称病请假或辞职之谓。《汉书·疏广传》:“即日父子俱移病,满三月赐告,广遂称笃,上疏乞骸骨。”

  • 将作掾

    官名。职掌营造。汉朝《三公山碑》有郡将作掾。官名,汉置,为郡佐吏,位在将作史上,主土木工程及徒役。后世无闻。见汉朝《三公山碑》。

  • 手诏

    官文书名。北宋前期,宰执、亲王有所陈请,例颁手诏答复,由翰林学士撰写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后,赐文臣太中大夫、武臣观察使以上,用手诏及批答。徽宗时又有御笔手诏,由皇帝亲笔撰书付外。

  • 南苑主事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奉宸苑所属南苑之职官。协掌征收南苑地赋及管理行宫、寺庙等事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设,额定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