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参谋本部

参谋本部

官署名。民国设置,起初直属大总统,后属国民政府,掌管国防和用兵等事,并统辖全国各军参谋人员、海陆空军大学、测量总局、驻外武官等。长官称总长、次长。参谋本部下设各厅,分掌职务。


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始置参谋部作为军令机关,设总长一人,次长一人,部内分设总务局、第一至第四局、陆地测量局, 各局均设局长一人。北洋政府改称参谋本部,为总统直辖机关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十月三十日公布的《参谋本部官制》,其职权是掌管全国国防用兵事宜;统辖全国参谋将校,并监督其教育;管辖陆军大学、海军大学、陆军测量;监督各国驻扎武官,掌办军事交通等。设参谋总长、次长各一人,部内设置第一至第七局( 1915年改为第一至第六局及测量局)、各局设局长一人,下设高级副官、科长、局副官、科员等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,改参谋本部为参谋署,隶属于军事部,内部组织仍旧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一月设立参谋本部,直隶于国民政府,掌国防用兵事宜,并统辖全国参谋人员,陆海空军大学校,测量总局及驻外武官,以总长、次长为正副长官,部内分设各厅,分掌各务。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抗战开始,参谋本部改隶军事委员会。抗战胜利后于民国三十五年(公元1946年)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,设参谋本部为国防部的组成部分,以参谋总长、参谋次长为正副长官。参见“国防部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路分监押

    见“都监”。

  • 雍营

    军营名。东汉时在雍县设立的兵营,即扶风都尉的驻地。三辅有陵园,为防止羌人入侵,破坏园陵,故在此驻军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:“(永初四年二月)乙丑,初置长安、雍二营都尉官。”注:“《汉官仪》曰:京兆虎牙、

  • 八思哈

    突厥语。意为“镇守者”,“达鲁花赤”的同义词。

  • 黑龙江将军

    官名。清朝黑龙江驻防八旗之最高长官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3)设,驻瑗珲。二十九年移驻墨尔根,三十八年移驻齐齐哈尔。统辖黑龙江驻防旗营及地方之军政事务,综制文武,镇守封疆。其衙门设主事三人、笔帖式二人佐

  • 军伺

    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每军帅四人,官阶为职同卒长,掌侍应杂务。

  • 左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吴孙权黄龙元年(229)置。《三国志·胡综传》: “(徐)详、(胡)综并为侍中,进封乡侯,兼左、右领军。”官名,汉献帝建安四年曹操置领军,掌领禁军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·中领军将军·护军将军》。

  • 天文科管勾

    官名。金司天台内部机构,有天文科,以女真、汉人各六人司其事。元司天监沿设,置管勾二人。

  • 膳徒

    吏员名。宋置,属殿中省尚食局,员额三十人,掌供膳之事。

  • 集书校书郎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集书省属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六品上。

  • 内侍省右班都知

    官名。宋朝置,为宦官阶官,位在都都知下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正六品。哲宗元祐 (1086—1093) 中,改为从六品。南宋复为正六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