厂官
见“厂员”②。
见“厂员”②。
官名,即捕盗都尉,掌寻捕盗贼及三辅治安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三辅盗贼麻起,乃置捕盗都尉官。”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,为正八品上武散官。宋初因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唯蕃官蕃兵仍授,余者并罢。官名,唐代武散官正八品上授宣节校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兵部》。宋代武散官
即“江西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大驭中大夫衔枚中佐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明朝殿庭仪礼司长官。洪武九年(1376)置。为一人,正七品,十三年,改司正。
即“御正下大夫”。官名。见“御正上大夫、中大夫”。
官署名。清朝吏部文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,掌理开写赴任文凭之事。设有经承等吏员办事。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理道府以下各官赴任文凭,颁发土司号纸。设经承以办理事务。
即“太子中庶子”。
官名。清朝内阁属官。掌缮写之事。额设四十六人,满洲四十人,蒙古六人。
此为前将军、后将军、左将军、右将军的合称。周设此四将军,秦汉三国等沿置。《汉书·卫青霍去病传》:“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、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,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,平阳侯襄为后将军,皆属大将军。”《三国志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