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卫尉寺

卫尉寺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为九寺之一。主管宫殿、京城诸门禁卫,武器及宫廷仪仗库藏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一员,属官有功曹、五官、主簿、录事等。辖城门寺及公车、武库、卫士三署。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)罢,其职分隶太常寺、尚书省。十二年复置,宫门禁卫划属左、右监门,本寺唯掌武器、仪仗的库藏、供应,政令仰承兵部。辖公车、武库、守宫三署。炀帝增置少卿为二员。唐、五代因之,罢公车署,增武器署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卫寺,咸亨元年(670)复故,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又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再复。北宋初,凡武库、武器收藏并归内库及军器库,以他官及内侍典领; 守宫之仪仗帐幕归仪鸾司,本寺无具体职掌,卿、少卿、丞皆为寄禄官,另置判寺事一人,以郎官以上充任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恢复职掌,管理仪卫兵械、甲胄之验收、出纳,宫廷仪仗、帐幕之供应。岁终上计帐于兵部。置卿、少卿各一员为长贰,丞、主簿各一员。辖内弓箭库、南外库、军器弓枪库、军器弩剑箭库、仪鸾司、军器什物库、宣德楼什物库、左右金吾街司、左右金吾仪司、六军仪仗司等署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,并入兵部。辽朝南面官署有之,后不复置。


1、官署名,汉置,为卫尉的官署,在宫内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卫尉,秦官,掌宫门屯卫兵。”师古注说:“《汉旧仪》云,卫尉寺在宫内。胡广云,主宫阙之门内卫士,于周垣下为区庐。区庐者,若今之仗宿屋矣。”仗:通帐。区:小屋。区庐:卫士值班住的简陋小屋。

2、北齐置,为九寺之一,掌管宫殿、京城诸门禁卫、武器及宫廷仪仗库藏。其长官称卿,副为少卿,属官有卫尉丞、功曹、主簿、录事、城门校尉、公车署令、武库署令、卫士令。隋初罢,后复置,但只掌武器、仪仗的库藏和供应。辖公车、武库、守宫三署。唐朝时置时废。北宋初武器收藏并归内库及军器库,以他官及内侍典领,守宫所掌的仪仗帷幕归仪鸾司,本寺无具体职事,卿、少卿、丞皆为寄禄官,另置判寺一人,掌管寺务;神宗元丰年间复置,仍不掌卫兵,只掌管兵器、甲胄、仪仗、帷幕的供应之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判水部司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见“水部司”。

  • 封 爵王——公——侯——伯——子——男。勋 官文勋十阶:左右桂国(正一品)——柱国(从一品)——正治上卿(正二品)——正治卿(从二品)——资治尹(正三品)——资治少尹(从三品)——赞治尹(正四品)——

  • 巡防队分路统领官

    官名。清末各省分路巡防队长官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令各省旧军改为巡防队,亦称巡防营。三十三年定制,分前、后、中、左、右五路驻防,每路设统领官一人。由勇营、绿营资深而年富力强之军官中调充。掌该路各

  • 僧会司

    官署名。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始设于各县,掌钤束一县之僧人。长官为僧会。清沿明制未改。唐、明、清在县设立的掌管僧众佛事的机关。《清史稿·职官三》:“府僧纲司都纲、副都纲,州僧正司

  • 乐部中大夫、下大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大司乐中大夫二人,为乐官之长,掌大学的教法,管理王国的学政,教国子乐德、乐语、乐舞。北周仿《周礼》建六官,《唐六典》、《通典》、《册府元龟》诸书,都以大小宗伯当太常卿、少卿之职

  • 府佐

    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公、军府幕僚佐吏通称。《宋书·礼一》“司徒、征北、镇南三府佐。”后世亦指知府之佐官,如同知、通判之类。吏员名。汉置,《居延汉简》10.32(甲34)为汉代张掖太守文书签署,府佐在守属之

  • 台职

    ① 尚书台之职。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: “弘奏以为台职虽尊,而酬赏甚薄”,“请使 (尚书) 郎补千石令,令史为长。”②魏、晋、南朝指朝廷禁省之官职。《晋书·范宁传》: “又郡守长吏,牵置无常,或兼台职,

  • 辽阳苑

    官署名。明成祖永乐五年 (1407) 置,为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,属卢龙监。苑设圉长一人,从九品,下分各群,设群长,掌牧养马匹、以备军需。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。参见“卢龙监”。

  • 郡都督

    郡分职吏名。东晋置,掌郡所属武装。建宁郡所属有都督二人,见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九《建宁太守爨宝子碑》。

  • 四夷馆

    官署名。又称四译馆。明清掌译书事之机构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分设蒙古、女直、西番、西天、回回、百夷、高昌、缅甸八馆。初隶翰林院,弘治四年(1491)设太常寺卿、少卿各一人为主官,遂隶太常寺。设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