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仆局

内仆局

官署名。隋、唐内侍省所领官署,隋朝置令二人、丞三人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废。唐朝复置,有令二员、丞二员,掌中宫车乘出入导引; 另置驾士百四十员,掌习御车舆、杂畜; 典事八员,掌检校车乘等。


官署名。隋唐皆置,属内侍省。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内仆局》,“令二人,正八品下;丞二人,正九品下。掌中宫车乘。皇后出,则令居左,丞居右,夹引。有书令史二人、书吏四人、驾士百四十人,典事八人,掌固八人。驾士掌习御车舆、杂畜。”参看《隋书·百官下·内侍省》、《通典·职官九·内侍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扬威护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晋武帝泰始四年(268)罢此职与振威护军,改置左、右积弩将军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护卫或作战。

  • 帐下帅

    官名。北魏初东官置。为太子的亲信侍从。《魏书·车路头传》:“少以忠厚选给东宫,为太宗帐下帅。”

  • 典玺

    官名。①隋炀帝始置,为宫廷女官,从七品,属尚服局。唐改典宝。参见“典宝”。②官名。唐朝置。员四人,为太子左春坊内直局官,掌东宫符玺、服饰等事。玄宗开元(713—741)中废。③官署名。明朝东宫典玺局简

  • 行取

    明清吏部之铨选制度。指凡在外州县官内升,依规定年限,经保举可调京职,并经考选可补授科、道或部属官职之例。明朝创行,清朝踵行,康熙(1662—1722)时有授御史者。曾定三年一举行,每直省或五员、三员、

  • 西藏办事大臣

    见“驻藏大臣”。官名。清雍正五年(公元1727年)置,员额二人,简称驻藏大臣,统理前藏、后藏地方事务,均驻前藏拉萨。每年有一人轮流往后藏巡视边界,操阅藏兵。后减办事大臣为一人,添设帮办大臣一人,分驻前

  • 密学

    枢密直学士简称。

  • 台职

    ① 尚书台之职。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: “弘奏以为台职虽尊,而酬赏甚薄”,“请使 (尚书) 郎补千石令,令史为长。”②魏、晋、南朝指朝廷禁省之官职。《晋书·范宁传》: “又郡守长吏,牵置无常,或兼台职,

  • 卜祝

    官名,即卜和祝的合称,既掌占卜,又掌祭祀时读祝词。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说:“文史星历,近乎卜祝之间。”注曰:“迁父为太史,掌知天文律历卜筮祠祝之事。”

  • 司狱正管守长

    官名。清末法部属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原为兼差,三十四年改为专差。二人,正七品,由各司实缺小京官奏补,任期三年。掌分管两监狱卒,稽查所监人犯。

  • 大名杂造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(1284),掌大名路民户内织造段匹等人匠,秩正六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提举、同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隶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