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铜匠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制造铜器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制造铜器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官署名。南宋孝宗乾道七年(1171)置于建康府(治今江苏南京),统侍卫马军司移屯军队。因设于临安之外,故称。迄南宋后期不变。
见“都史”。
战国时称带领军队的长官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诸吏卒民,有谋杀伤其将长者。”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法律答问》: “支 (肢)或未断,及将长令二人扶出之,为大痍。”
西夏语官名。西夏置,职掌不详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有“夏国吕宁拽浪撩黎”,吕宁为拽浪撩黎的官称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四二“庆历三年七月”条下译作“吕尼”,《续通志》译作“垒宁”,《宋史·夏国传》译作“令
官署名。宋置,属太府寺。掌收京城商旅应交的税,上缴左藏库。
官名。北洋政府置于库乌科唐镇抚使公署审判处,负责审判事务。
指天子。《逸周书·文传解》:“从生尽养一丈夫。”注:“一丈夫,天子也。”
官名或官署名统称。汉朝、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指刺史、侍御史及尚书左、右丞等有监察权的官员。《后汉书·左雄传》:“监司项背相望,与同疾疢,见非不举,闻恶不察。”宋朝诸路转运使司、提点刑狱司、提举常平司有监察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。贞元四年(公元788年)诏举,张浩及第。
指在地方各衙门办事之吏,相对于“京吏”而言。清制,外吏有四: 书吏、承差、典吏、攒典。地方官吏,与京吏相对而言。清代袁枚《小仓山房诗集·改官白下留别诸同年》:“生本粗才甘外吏,去犹忍泪为诸公。”此指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