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爵名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北宫锜问曰:“周室班爵禄也,如之何?”孟子曰:“天子一位,公一位,侯一位,伯一位,子、男同一位,凡五等也。”魏、晋以后,始依封国规模,分郡公、县公、乡公、开国公、开国郡公、开国县公等名目。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 (264)定制: 凡公爵,一品,赐地方七十五里、邑一千八百户,许置相一人,职如太守,又置郎中令、中尉、大农、司马、常侍、侍郎、家令、典祠、典书、典卫、典礼等属官。西晋武帝咸宁三年 (277) 置大、次、小王国,凡大国、次国始封王之支子封为公,一品,置公国如五千户王国,设官因魏制,无定制,许置军千人,以中尉领之。东晋诸公仍置国,无常侍,罢中尉,不置军。南朝宋因之。梁置相掌民政,由朝廷选差; 典祠令、典书令、典卫长等,得自选补。齐唯置郎中令一卿。梁定诸公位视三公,班次之。陈分开国郡公、开国县公两等,皇子皆封公。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 (404),定王、公、侯、子四等爵,公二品,封小郡。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 (499) 定制: 开国郡公一品,开国县公从一品。北齐开国郡公从一品,散郡公、开国县公二品,散县公从二品,其国各设郎中令、大农、中尉、常侍、侍郎、上下将军等官,典书、典祠、典卫等令。北周置国公、郡公、县公三等,仍有开国、袭封之别。初皇子、皇弟不封王,但封国公,武帝建德三年 (574) 以后得进封王爵。国公正九命,食邑自三千户至万户,以封宗室、异姓功臣; 郡公正九命,食邑自一千户至八千户; 县公九命,食邑自五百户至四千七百户。隋朝置国公、郡公、县公,为九等爵第三、四、五等,皆从一品。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并为一等。唐朝国公从一品,食邑三千户; 郡公正二品,食邑二千户; 县公从二品,食邑一千五百户。太宗贞观十一年 (637),复加开国之号。宋朝置五等,一国公,从一品; 二郡公,三开国公,四开国郡公,正二品;五开国县公从二品。金朝国公正、从一品,郡公正、从二品。元朝国公正二品,郡公从二品。明朝为五等爵第一等。清朝有一、二、三等之别,并为九等世爵第一等。②官名。春秋、战国齐、楚称县邑长官为公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一年:“(楚庄王曰)诸侯、县公皆庆寡人。”③ 三公等执政大臣尊称。《公羊传》隐公五年:“天子三公称公。”后代因之。


1、官级名。汉朝最高的官级为公,其次是卿。西汉时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位上公,太尉、丞相、大司空位公,共六公。王莽时太师、太傅、国师、国将为四辅,位上公;大司马、大司徒、大司空位公;更始将军、卫将军、立国将军、前将军为四将,位比公;共十一公。东汉太傅为上公,太尉、司徒(丞相)、司空位公;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卫将军,车骑将军,位比公;共八公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公、卿、大夫、元士食其采。”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2、爵名。周朝诸侯分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,但随着诸侯的日益强大及周室的日衰月败,诸侯们便自动升级,不是公的也自封为公,如秦国等。到战国时则更甚,不仅自封为公,还自封为王。公为“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”五等爵的第一等。楚汉相争时还沿用,如沛公、鲁公,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汉王乃以鲁公号葬羽于公城。”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(经文)夏,楚子、蔡侯、陈侯、郑伯、许男……会于申。”“(传)齐有仲孙之难,而获桓公,至今赖之。晋有里、丕之难,而获文公,是以为盟主。”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封宇子六人:千为功隆公,寿为功明公,吉为功成公,宗为功崇公,世为功昭公,利为功著公。”后世多沿置,但有所改变,三国魏元帝时,公有封国,置官属。晋以后又有郡公、县公、乡公、开国公等。

3、官名。春秋战国时,齐、楚称县邑长官为县公。见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梯里已

    官名。辽置,即惕隐。见“大惕隐司”。

  • 待诏

    指应皇帝征召随时待命,以备谘询顾问。汉朝皇帝征召才术之士至京,以其处所性质不同,有待诏公车、待诏金马门,待诏博士、待诏射声士等名目。后遂演变为官名,凡具一技之长而备谘询顾问者,如太史、治历、音律、本草

  • 官名。又称“伶人”。乐官。春秋置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 “问之伶州鸠。”韦昭注: “伶,司乐官。”参见“伶官”。乐官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问之伶州鸠。”注:“伶,司乐官。”

  • 司勋侍郎

    官名。隋朝尚书省吏部司勋曹(司)长官,置二员,正六品上,文帝开皇三年(583)加为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司勋郎。官名。隋文帝置司勋侍郎,炀帝改为司勋郎。掌官吏勋级。见《通典·职官·吏部尚书

  • 中军都统所

    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行军官。设中军都统以统领中军。

  • 公府户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西汉丞相府无户曹,其事掌于主计。东汉太尉府置掾属二十四人,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事。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设户曹掾、属各一人,后省。三国魏咸熙元年(公元264年)丞相府复置户曹掾、属;蜀吴无考。

  • 蚕官丞

    官名,汉置,为蚕官令之副,佐蚕官令掌蚕事祭礼。详“蚕官”条。

  • 尚舍局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门下省殿内局置,隶殿内省,置奉御二员、直长八员。唐朝殿中省置,有奉御二员、直长六员,掌殿庭祭祀张设、汤沐、灯烛、汛扫,皇帝行幸,则设三部帐幕;其外,则蔽以排城; 大

  • 恢猛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七品。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正七品下。

  • 振威大夫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乾隆三十工年(1767)始定,为武职从一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八旗者正、从一品封光禄大夫,属绿营者正、从一品封荣禄大夫。至此,始分正,从,并统一封赠。五十一年,改振威将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