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光禄四行

光禄四行

汉朝选举科目,即光禄勋举有敦厚、质朴、逊让、有德等四种品行的人为官。


汉代光禄勋察举官吏的四种科目。《汉书·元帝纪》说:“永光元年(公元前43年)二月,诏丞相、御史举质朴、敦厚、逊让、有行者,光禄岁以此科第郎、从官。”颜师古注:“始令丞相、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。而见在郎及从官,又令光禄每岁依科考校,定其第高下,用知其人贤否也。”其后此四科察举遂以为常,有时单举一、二科或全举四科,全由诏令规定:如《汉书·成帝纪》记“孝成帝河平四年(公元前25年),日有蚀之,遣光禄大夫,行举濒河之郡,举惇厚有行能直言之士。……永始三年(公元前14年)正月,日有蚀之,临遣太中大夫循行天下,存问耆老,民所疾苦,与部刺史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。”又《汉书·范滂传》注引《汉官仪》说:“光禄举敦厚、质朴、逊让、节俭,此为四行也。”可见四科又称四行。自永光元年(公元前43年)诏令以四科科第郎官以来,以四行察举官吏已成常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寺

    官署名。明清大理寺所属机构,分掌狱讼复审工作。参见“大理寺左寺”。

  • 系名

    流外官名。宋于秘书省置正系名、守阙系名各六人,承长官之命,办理秘书省事务。

  • 典农令

    官名。北齐、隋置。见“典农署”。

  • 常在

    清朝后宫妃嫔于皇后之下分皇贵妃、贵妃、妃、嫔、贵人、常在、答应七等,常在列第六等,名分很低,无封号、定额。使用官女三人。未有爵秩的宫女名。清代置常在、答应位在贵人下,仅供使令,犹如西汉的家人子、东汉的

  • 孺子

    西汉太子妻妾名号,次于妃、良娣。十六国官之妻封孺人,八、九品官之母亦可封为八品孺人、汉亦置。太子妾名,位在妃、良娣之后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:“卫太子史良娣,宣帝祖母也。太子有妃,有良娣、有孺子,妻妾凡

  • 掌次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王出行止息处所的帷幕张设等事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掌次,下士四人,府四人,史二人,侯八十人”,“掌王次之法,以待张事”,“凡祭祀,张其旅幕,张尸次。射则张耦次。掌

  • 内命夫

    《周礼》称王后宫内任职的卿大夫、士。《天官·阍人》: “凡外、内命夫命妇出入,则为之辟。”贾公彦疏: “内命夫,卿大夫、士在宫中者,谓若宫正所掌者也”。

  • 山东路都元帅府统军司

    即“山东统军司”。

  • 巡抚大使

    官名。唐、宋置,掌廉访民瘼,或置副大使佐之。

  • 同签大睦亲事

    官名。金置,泰和六年避睿宗讳,改大宗正府为大睦亲府,改同签大宗正事为同签大睦亲事,与其他长官共掌敦睦纠率宗属钦奉王命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大宗正府》。官名。金置,由同签大宗正事改称。见“同签大宗正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