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从事

从事

官名。州部属吏。从事原用作动词,意为差事,非官名。汉元帝初,使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设吏员,治中、别驾、诸部从事,秩皆百石。自此始为官名。东汉因之,称从事史,皆为州部长官自辟。三国、晋,南北朝沿置,名目不一。高昌国中央政府所置,位次主簿,与侍郎、校郎、主簿等分署诸事。隋初亦有祭酒从事、部郡从事及诸曹从事等佐官,开皇十二年 (892),诏诸州以从事为名者并改为参军。唐朝藩镇幕僚泛称从事,非职事官。宋以后大体废置。明崇祯十七年 (1644) 三月,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主事而置。职掌仍因袭明朝主事旧制。


1、三公、州郡、将军、校尉等之佐官称从事,或从事史。如别驾从事、治中从事、都官从事、功曹从事、簿曹从事、郡国从事、文学从事、祭酒从事等,各掌一方面的事务。郡国从事,每郡一人,主管督促文书,察举非法。军府从事,掌文书簿籍之类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使匈奴中郎将一人,比二千石,本注曰:主护南单于。置从事二人,有事随事增之,掾随事为员。护羌、乌桓校尉所置亦然。”

2、赤眉起义军的官名。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“其中最尊者号三老,次从事,次卒史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助军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灵帝所置西园八校尉之一,掌统帅中央兵。八校尉为上军、下军、中军、典军、助军、佐军、左、右校尉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六·诸校尉》。武官名。东汉末置,见“西园八校尉”。

  • 工关关差

    见“工部榷关监督”。

  • 金威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班,与前锋将军同班; 普通六年(525) 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七班。陈沿置,拟九品,比秩四百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

  • 集贤院院使

    官名。元成宗元贞元年(公元1153年)于集贤院设院使一人,正二品,为集贤院长官,位在大学士之上。大德十一年(公元1307年)置院使六员,升从一品。至大四年(公元1311年)省院使,仍以大学士掌管院事。

  • 掌印中书

    官名。清朝中书科之职官。乾隆(1736—1795)间置,满州一人充任,从七品。掌缮书诰敕。

  • 抚治

    官名。明宪宗成化十二年(1476)因湖广郧阳、襄阳(今湖北西部)地区流民屡次起义,乃设抚治一人以进行安抚,系都察院都御史衔,属京官外差的性质。万历二年(1574)以抚治事权不专,添兼提督军务衔。万历九

  • 选任

    民国时期由选举产生的官员,称为选任。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作为国家元首的大总统,均由选举产生。国民党政府规定公务员有的是选举的,有的是任命的,在“训政”时期,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的有国民政府

  • 判库部司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见“库部司”。

  • 道经厂

    宫廷祗应机构。明置,掌习演道教诸品经忏。凡建醮做好事,于隆德殿或钦安殿悬幡挂榜,如民间道士服色。主官有掌厂太监一人。

  • 上柱国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北周建德四年置上柱国大将军,以功高者为之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六·勋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