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京职事官

京职事官

唐朝以三公、三师及六省、一台、九寺、三监、十四卫、东宫诸司、王府、公主邑司官及唐初天策上将府官员为京职事官。参见“京官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筮仕

    以蓍草占问出仕为官的吉凶。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 “初毕万筮仕于晋。”

  • 良医正

    官名。明朝于各王府良医所分置,各一人,正八品,掌王府中医疗之事。

  • 万石

    汉代官吏秩禄等级,凡丞相、太师、太保等皆为万石,实得月俸三百五十斛,一岁四千二百斛。实际发放时往往折合为钱,或钱谷兼发。1、禄秩级名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师古曰:汉制,三公号称万石,其俸月各三百

  • 木工

    官名。主管竹木器具制造。一说为殷朝官名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,金工,石土,木工,兽工,草工,典制六材。”郑玄注: “此亦殷时制也。”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将此官所司分成七类,各设官

  • 装饰帅

    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无定员,六品。

  • 司马正

    官名。周朝诸侯行大射礼时的司仪长官。一说即“小司马”。《仪礼·大射》: “司马正适次,袒决遂执弓右扶之出,升自西阶,适下物,立于物间。”贾公彦疏: “案天子有大司马卿一人,小司马中大夫一人。此虽诸侯礼

  • 公主家史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,属公主邑司,员额二人,掌公主家杂务。

  • 公吏

    宋朝公人与吏人合称。担任管理仓场、库务、馆驿、津渡、纲运、牢狱等具体事务者,通常称为公人,有衙前、专副、库子、秤子、拣子、掐子、所由、拦头、狱子、杖直等名目。担任狱讼、帐目、遣发、书写等文职者,通常称

  • 决科

    明代对生员的科考,又称决考。因此科决定生员之应否参加乡试,故有此称。

  • 州骑曹掾史

    州分职吏名。北齐置,见“骑曹从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