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署

中署

①官署名。东汉灵帝(168—189)置,积蓄私藏,收天下之珍,以宦官掌之。三国魏沿置,以中署监为长官。南朝宋后废帝(473—477)初,省御府而置,隶少府所统右尚方令,掌作御刀、绶剑及诸玩好器物。南朝梁为大长秋所统诸署之一。② 隋、唐寺、监所统诸署之中级署通称。隋朝为太医、右藏、黄藏、乘黄、龙厩、衣冠、守宫、华林、上林、掌冶、导官、左校、右校、牛羊、典牧等十五署,长官令从八品上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增为从六品。唐朝为钩盾、右藏、织染、掌冶、衣冠等署,长官令正八品上。


1、内廷的官署。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·吕强》:“时帝多稸私臧,收天下之珍,每郡国贡献,先输中署。”注:“中署,内署也。”隋唐寺监所辖署的统称。如隋朝的太医、右藏、黄藏、乘黄、龙厩、衣冠、守宫、华林、上林、掌冶、导官、左校等署,其长官令皆从八品上。唐朝的钩盾、右藏、织染、掌冶、衣冠等署,其长官令,皆正八品上。

2、官署名。三国魏置,以监为长官。南朝宋省御府而置中署,属少府尚方令,掌作御用刀剑及诸玩好器物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:“(汉)尚方令如今中署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奉辇大夫

    官名。即尚辇奉御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尚辇奉御。参见“尚辇奉御”。

  • 卑职

    清朝官场用语。为州县官谒见长官时的自称。亦有高于州县官(如知府、道台等)而以此自称者,以示对上级的尊重和自谦。

  • 左宫门将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左监门率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,并降为正五品,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复名左监门率。

  • 麴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三司置,分属户部,掌榷酤、官麹之事,以本部都孔目官以下领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随三司废。

  • 卫士署令

    官署名。北齐设置,属卫尉寺。掌京城及诸门士兵。

  • 左右豹韬卫

    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。即“左右威卫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左龙都尉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掌左龙局。从九品。

  • 祗候郎君闸撒狘

    官名。辽著帐郎君院置,属北面著帐官。分设于祗候郎君班详稳司与左右祗候郎君班详稳司,分领各司祗候郎君,其地位在各司直长之下。

  • 中侍中

    官名。北魏孝文帝太和 (477—449)间置,由宦官充任。初为加官,是宦官中最高官职,太和十七年定为二品上。北齐置为中侍中省长官,员二人,至末期恩幸、宦官专权,员数多达数十人。管理宫中事务,执宫门钥匙

  • 宫闱局令丞

    官名。隋于内侍省置宫闱局,设令二人,丞三人。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,改宫闱局为宫闱署,参用士人。唐复为宫闱局,属内侍省,掌宫内门禁,领无品宦官侍奉内廷、设令二人,从七品下;丞二人,从八品下,属吏有书令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