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庶子

中庶子

官名。①太子属官。春秋时楚,战国秦、韩等国皆置。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。《新序·杂事二》:“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”,“中庶子闻之,跪而泣曰”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(荆轲)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“韩公叔与几瑟争国,中庶子强谓太子”。②汉朝以后为“太子中庶子”省称。


官名,周置。在秦朝以前,天子置中庶子,诸侯也置中庶子;天子的中庶子掌管理教育诸侯卿大夫之中庶子;国家有大事,则帅国子拥护太子,为太子所用。《新序·杂事二》:“楚庄王莅位三年不治……中庶子闻之,跪而泣曰……”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韩公叔与几瑟争国,中庶子强谓太子曰:不若及齐师未入,急击公叔。”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(荆轲)既至秦,持千金之资币物,厚遗奏王宠臣中庶子蒙嘉。”秦以后,中庶子皆为太子属官。东汉时置太子中庶子五人,职如侍中,掌侍从左右,赞导众事,顾问应对等。三国时魏、吴皆置,吴为最亲密、切问近对之官。晋置中庶子四人,比散骑常侍、中书监、中书令,常侍左右,掌机密、传命令等。南朝宋齐梁陈皆置,南朝宋与晋同;梁置四人,功高的一人为祭酒,行则负玺,前后部护驾,与功高的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禁令。陈承梁制。北魏、北齐皆置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庶子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下·中庶子》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·中庶子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中·门下坊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州西曹书佐

    州门下吏名。汉代司隶校尉所属有功曹书佐,主选用。三国蜀沿置,魏无考,至晋改称西曹书佐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下》说:“别驾、西曹主吏及选举事。……西曹即汉之功曹也。”别驾为外曹纲纪之任,西曹为门下之任,故其职

  • 辞藻宏丽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文类科目。天宝十三年(公元754年)诏举,杨绾及第。

  • 部大

    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上》:“时胡部大张㔨督、 冯莫突等拥众数千, 壁于上党。”

  • 雅乐郎

    官名,东汉置,掌雅乐制作及演奏。《晋书·乐志上》:“自东京大乱,绝无金石之乐,乐章亡缺,不可复知。及魏武平荆州,获汉雅乐郎河南杜夔,能识旧法,以为军谋祭酒,使创定雅乐。”

  • 司礼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始置,为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设令一人,正七品,丞一人,从七品。二十八年改设太监一人,正四品,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,典簿一人,正六品,又设长

  • 土州同官

    名。明清土官名号之一。文职。云南、广西等省设有,设于州或土州内。从六品。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,受地方长官约束。世袭,其承袭事隶吏部。详“土官”。

  • “秩宗”或“宗伯”之简称。主祭祀。传说舜时置。《尚书·舜典》: “咨伯,汝作秩宗。”孔颖达疏引正义: “此为官名”; “主郊庙之官,掌序鬼神尊卑,故以秩宗为名。”又称“宗伯”。春秋时鲁置。《国语·鲁语

  • 正任承宣使

    参见“正任”、“承宣使”。

  • 提举宗子学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崇宁元年(1102)置,以宗正卿、少卿充任,领诸王宫宗子学。政和三年(1113),改命知大宗正司事充任。

  • 上仪同三司

    勋官号。 北周置, 《周书·于翼传》:“子诠,上仪同三司、吏部下大夫、常山公。”隋朝为从四品散实官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唐初杂用隋制,高宗咸亨五年(674)以其比上骑都尉。勋官名,隋置,秩正五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