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仪
唐朝礼部员外郎之别称。
唐朝礼部员外郎之别称。
太子的称谓。《晋书·成都王颖传》:“皇太子,国之储贰。”
见“出使大臣”。
官名。北宋初,国子监有印书钱物所。太宗淳化五年(994) 改称,以京朝官充任。掌印经史及其他书籍。神宗元丰三年(1080)省。南宋复置。官名。宋初国子监有印书钱物所,淳化五年(公元994年)改置书库监
参见“理事同知”。
见“驻藏大臣左参赞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九品中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官署名。或名提举坑冶司。宋朝置,掌收山泽之利,鼓铸泉货,以供国家之用,设提点坑冶铸钱公事等官领之。凡地利所入及铸钱,岁有定额,视其盈亏而行赏罚。参见“提点坑冶铸钱公事”。
官署名。元末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 朱元璋置,隶中书省。置考功郎,正七品,掌官吏考课之事。洪武元年 (1368) 革。
学官名。晋置,见《晋书·虞溥传》,选学师中年高有德者充任。
官名。明朝尚宝司副长官。一人,从五品,佐司卿掌宝玺、符牌、印章之事。后多以恩荫寄禄,作为勋贵大臣子弟之荣誉职位,遂无定员。官名。明置,为尚宝司的副长官,秩从五品,员额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