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三卫中郎

三卫中郎

官名。①宋朝亲卫、勋卫、翊卫等三卫副长官,徽宗崇宁四年(1105)置,员二人,品秩同朝议大夫。②宋朝亲卫中郎、勋卫中郎、翊卫中郎合称。徽宗崇宁四年置,凡四十员。五年,皆罢。参见“三卫官”。


武职侍从官名。宋置,见“三卫官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总董

    清末至北洋政府初期城镇自治组织职员名。见“董事(1)”。

  • 国宾

    在旧社会,新王朝的统治者对旧王朝后代待遇和尊称。“国宾”之“国”,也有的用国名,如汉朝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》:“卫公、宋公。本注曰:建武二年,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;五年,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。十三年,改

  • 直学士院

    官名。北宋太祖开宝二年(969)始置,以中书舍人及知制诰充任。其后,翰林学士阙,常以他官直学士院。南宋,以翰林学士官高多不除人,而以直学士院代行其职。官名。宋翰林学士院有学士,他官入院行学士之事,未正

  • 都牧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掌牲畜的牧养事务,属都牧尚书。《魏书·高湖传》: “(高道)拜都牧令。迁镇南将军、相州刺史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罢。

  • 奉天府丞

    官名。清康熙二年(公元1663年)置,汉缺,秩正四品。二十八年(公元1689年)定府丞兼提督学政,掌盛京、吉林学校的的政令,主管奉天考试之事,按期岁试、科试,考取各地文武生员;并管理盛京宗学、觉罗学、

  • 寺人监

    官名。三国魏及晋皆置,位七品。专任宦者。

  • 典鼓

    官名。唐朝司天台置,与典钟共三百五十员,掌报更点,更以击鼓为节,点以击钟为节; 太子率更寺亦置,十二员。辽朝司天监沿置。内职掌名。唐置,属司天台,掌击漏鼓,与典钟合置三百五十人。太子率更寺亦置十二人。

  • 厉武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,东晋、北魏沿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定为八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从八品。杂号将军名,三国吴置,掌帅军征伐。其后,东晋、北魏沿置。

  • 太乐丞

    官名。又作大乐丞。秦朝奉常属官,太乐令副贰。汉景帝中元六年 (前144) 隶太常,东汉改大予乐丞。三国魏置为九品。南朝皆置,梁为三品勋位,隶太常卿。北齐、隋唐为太常寺太乐署次官,隋朝置二员,正九品下;

  • 司金都尉

    官名。东汉末曹操置。《三国志·韩暨传》:“徙监冶谒者”,“加司金都尉,班亚九卿。”管理铁器的冶铸制造。官名,东汉末曹操置,掌金属冶炼和铁器铸造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韩暨传》:“徙监冶谒者……在职七年,器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