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水镇

龙水镇

唐置,属大足县。即今四川大足县南四十里龙水镇。《宋史·卢斌传》:淳化二年(991),“侦知贼(任诱)在龙水镇,值大雨,斌驰马四十里,骑从数十人,遂斩(任)诱等百余级”。即此。清光绪十年(1884),镇民余栋臣在此举行反洋教、反清武装起义。


(1)镇名。(1)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东部。面积12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朱宅,人口 1900。因地处龙水公路中段,故名。1985年析龙湾乡地置水心乡,1988年改置镇。产稻、油菜籽,兴淡水鱼养殖。有电器、电子配件、防腐器材、消防器材、电瓷器、陶瓷、小五金、工艺美术品、纸板、牛筋线、竹器、编织、砖瓦等厂。花岗石资源丰富。龙水公路经此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北部。面积277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水,人口 1360。因地形如龙盘虎踞,隔溪对峙,故名。1950年为全州县八区。1958年称龙水公社,1962年改龙水区,1968年复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4年置镇。地处山地及山前平地。产稻、玉米、甘薯、柑橘等。有农机、酿酒、食品加工等厂。为农贸集市。公路通全州、大石江、塘前、殿子岭等。(3)在重庆市大足县南部。面积76.1平方千米。人口9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水,人口2万。唐末始名龙水,系取“龙溪河水源丰富”之意。宋置龙水镇。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余栋臣在此起义失败,官府改其为旧化场。宣统二年(1910年)复名龙水镇。宣统三年析置复隆乡。1941年分建新建乡、龙西乡,1953年分建顺龙乡。1993年龙西、大围、顺龙、平桥、沙桥五乡合并建龙水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。历为县南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。有五金、电镀、机电、交通机械、铸钢等厂。以菜刀、剪刀等小五金产品著称。大邮、大永、龙石、龙宝等公路在此交会。(2)集镇名。在吉林省和龙市东北部。属八家子镇。人口 1000,多朝鲜族。因福洞河流经龙头山而得名。产稻及木耳、人参。有木制品、玻璃、麻纺等厂。和龙铁路经此,公路北接松老公路。镇西南有龙头山唐渤海国古墓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都市

    即今江西修水县东北四十里太阳升乡(三都镇)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:义宁州东北“山家店又五里至三都”。同治《义宁州志》卷2:三都铺在“州西一百四十里”。

  • 捷胜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置,属碣石卫。即今广东汕尾市东南捷胜镇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海丰县东南捷胜。属碣石卫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裁。

  • 阳武县

    ①秦置,属三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二十八里。西汉属河南郡。西晋属荥阳郡。东魏天平初属广武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汴水南一里(今河南中牟县西北)。隋开皇五年(585)还旧治,属郑州。大业初属

  • 修觉山

    亦名主簿山、宝华山。在今四川新津县南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: “修觉者,新津县对江一小山。上有绝胜亭,一望平野可尽。” 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7新津县: “ 《志》 云: 南 一里修觉山,神秀

  • 混同县

    辽清宁中 (1055—1064) 置,为宁江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松原市东三岔河镇东北石头城子。金初废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吉林省扶余东石头城子。为宁江州治。金废。

  • 牙尔佳藏布河

    即今西藏班戈县北之扎加藏布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牙尔佳藏布河“在喇萨北七百余里。源出巴萨通拉木山,西流入喀齐国,为卫地之北界”。

  • 冷溪

    ①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“土地关”条下:“由栖鸡五里至冷溪。”清设冷溪(碛)汛。《清一统志·四川统部》:峨边营经制外委一员驻“冷碛”。民国《峨边县志》卷2:冷碛关

  • 金齿所

    明洪武中置金齿千户所,属金齿军民司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万历十三年 (1585) 改镇安守御千户所,移驻猛淋。

  • 定辽右卫

    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嘉靖四十五年 (1566) 徙治今辽宁凤城市。后废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。属辽东都司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

  • 泉江县

    北宋宣和三年 (1121) 改龙泉县置,属吉州。治所即今江西遂川县。南宋绍兴初复改龙泉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以龙泉县改名,治今江西省遂川县,属吉州。南宋绍兴初复改名龙泉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