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水

龙水

①亦名龙泉水。即石沟水。今山东青州市南石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临朐县“石沟水”条引郭缘生曰:“石沟水下流,溢涸有时,亦谓之龙水。”

②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龙溪河(球溪河)。《寰宇记》卷76龙水县:“龙溪水从陵州仁寿县流入,过县入中江。至盘石县界。”光绪《资州志》卷2:龙水“在州西一百三十里。源出仁寿县山,经四眼桥,流环龙水废县,复绕珠溪场下至小三江口,与珠溪水合流,至大三江口,更十里入中江”。

③亦名龙溪河、仁寿河。即今四川仁寿县东之球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76龙水县:龙水溪“从陵州仁寿县流入,过县入中江,至盘石县界”。清道光《仁寿县新志》卷1记载:龙水“源出邑北龙王沟,由北门入城,穿南门而出,为蟠溪,又东北经向家坝受回龙桥水,又东受响水滩水,又东受朱家桥水,又东至游子寺受婆支水,又北至宋家庵受马溪水,又东至辜家坝受禄水,又东南至孙家坝受通江水,又东至清水寺受清江水,又东北至白土镇(今名北斗)为兰溪,又东经资州四眼桥,至球溪入沱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牙山

   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固始县:白牙山“山产桑,中弓材”。

  • 上白

    城名。在今河北广宗县南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石勒“攻乞活李恽于上白,斩之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广宗县南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建兴元年(313年),石勒“攻乞活李恽于上白,斩之”;永和五年(349年),后

  • 仁首街

    即今江西靖安县东二十里仁首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:靖安县东有仁首。

  • 洺磁路

    蒙古宪宗二年 (1252) 改邢洺路置,治所在永年县 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邯郸、永年、鸡泽、磁县、曲周、武安、成安、肥乡、广平等市县地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为广平路。蒙古宪宗

  • 下浒堡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下浒镇。明嘉靖中移延亭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下浒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福宁州:“有延亭巡检司,后移下浒堡。”即此。

  • 水

   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98归化县: 水在 “县东十里。 出滴水岩, 分流并注, 入于明溪”。

  • 汴京

    ①五代(梁、晋、汉、周)及北宋建都东京(今河南开封市), 以东京有汴河,俗称汴都或汴京。②金初始正式改东京为汴京。即今河南开封市。贞元初,又改汴京为南京。(1)五代梁、晋、汉、周及北宋定都于唐之汴州,

  • 鹊岸

    在今安徽铜陵、无为、繁昌等县间长江岸。因江中鹊洲为名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五年 (前537),楚以诸侯及东夷伐吴,“闻吴师出,薳启强帅师从之,遽不设备,吴人败诸鹊岸”。杜注: “庐江舒县有鹊尾渚”,即此。

  • 象庄

   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。民国 《河南通志》 卷52象庄: “俗传汉时西僧以象驮经来洛阳。后化为石。今尚存。”

  • 鹅颈镇

    亦作鹅头隘。在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里永乐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融县: “西南有鹅头隘巡检司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融县作鹅颈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