鸣谦驿
清置,属榆次县。即今山西榆次市西北十八里鸣谦镇。《清一统志 · 太原府一》: 鸣谦驿“在榆次县北二十里,西去府城五十里。明景泰七年筑城周三里许,门三,池绕其外。本朝设驿丞,后裁”。
清置,属榆次县。即今山西榆次市西北十八里鸣谦镇。《清一统志 · 太原府一》: 鸣谦驿“在榆次县北二十里,西去府城五十里。明景泰七年筑城周三里许,门三,池绕其外。本朝设驿丞,后裁”。
①东汉至北魏,皆都洛阳,故习称洛阳为洛京。《晋书·王导传》: “俄而洛京倾覆,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。” 《魏书·任城王澄传》: “驾还洛京,复兼右仆射。”②唐东京洛阳,时人又称洛京。③五代唐都洛阳
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石浔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福建省泉州市同安区东南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移烈屿巡检司于此。属泉州府同安县。
秦置,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西南湖阳镇。西汉属南阳郡。《史记·高祖纪》: 高祖引兵西至丹水,“还攻胡阳”。即此。西晋废。即“湖阳县”。
元初置,属景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故城县(郑家口) 东北故城镇。清属河间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,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5年移治郑家口,即今故城县。在河北省东南部,东邻山东省。属衡水市。面积937平方千
又作敖东城。即今吉林敦化市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敦化县,土名敖东城,又名阿克敦城。”
村名。在浙江省象山县城南部。属东陈乡。人口920。居姆岭东南,陈姓肇村,故名。产稻、棉花。公路通县城。
亦作青冈岭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唐同光四年 (926),朔方节度使康福“至青冈峡,遇吐蕃野利、大虫二族数千帐……大破之,杀获殆尽”。
明正统 (1436—1449) 后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中游一带。后废。
清雍正八年 (1730) 置,属镇远府。治所即今贵州剑河县。在清水江南,故名。1913年改为清江县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置,治今贵州省剑河县。属镇远府。1913年改清江县。
即今西藏林周县东北热振寺。北宋嘉祐元年 (1056) 由喇嘛教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创建。为噶当派首寺。“热正” 藏语意为翘角。15世纪初,格鲁派 (黄教) 创立后,改宗格鲁派,属色拉寺结巴扎仓。该寺的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