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平郡

高平郡

①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改山阳郡为高平国,治昌邑县 (今山东巨野县南)。十六国后赵改为郡。南朝宋移治高平县 (今邹城市西南)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任城县 (今济宁市)。隋开皇三年(583) 废。

②北魏正光五年 (524) 置,属原州。治所在高平县 (今宁夏固原县)。辖境相当今宁夏固原、彭阳二县地。西魏末改为平高郡。

③北周改高都郡置,属建州。治所在高都县 (今山西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高平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初改泽州为高平郡,治所在晋城县 (今晋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、高平、陵川、阳城等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 复改泽州。

④南朝宋改高平国为郡,属兖州。移治高平县(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平山南)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移治任城县 (今济宁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南朝梁置,为南建州治。治所在高平县 (今河南商城县东)。北周改为平高郡。

⑥南朝陈太建六年 (574) 置,治所在大徐城(今江苏泗洪县南)。东魏时治所在高平县 (今江苏盱眙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⑦北周置,属济州。治所在清泽县 (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郓城、梁山等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
(1)西晋泰始元年(265年)改山阳郡为高平国,十六国后赵改为郡,治昌邑县(今山东巨野县南)。属兖州。辖境相当今独山湖及金乡、巨野、邹城等市县之间地。其后屡有变迁。南朝宋移治高平县(今邹城市西南),北齐移治任城县(今济宁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(2)南朝梁置,治大徐城(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半城)。隋开皇初废。(3)北魏正光五年(524年)置,治高平县(今宁夏固原市),属原州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。西魏末改名平高郡。(4)北周改高都郡置,治高都(今山西晋城市东北)。辖境约当今晋城、高平等市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泽州为高平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泽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布里雅特旗

    1922年在锡尼河(今内蒙古海拉尔市南锡尼河)流域为从苏联迁来的布里亚特蒙古人而建立。1934年11月伪满将索伦左旗、索伦右旗、额鲁特、布里雅特等四旗合并,设立索伦旗。

  • 简阳县

    ①亦作涧阳县。西晋太康七年 (286) 置,属宁浦郡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飞龙乡江口村。南朝宋改为涧阳县。齐复名简阳县。梁为简阳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后废。②1913年改简州置,后属四川西川

  • 高士岩

    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高士岩 “在舜祠西二里间。旧名野猪岩,丘顺甫钦若改曰高士岩。昔有猎者见群豕,逐入岩不见,因得乐器一部,无为观道士以献之朝,事见唐王维贺表”。宋筑书院于

  • 植福山

   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09天河县: 植福山“在县东北二十里。山势高耸,绵亘数里,县之镇山”。

  • 石乳关

    亦作石蕊关。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二》:石蕊关“在奉节县南一百二十里。路通施州。其地有三尖山壁立,亦名尖山关”。

  • 蓼坞

   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乡西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蓼水出襄山蓼谷。” 当时于此谷筑坞,因名蓼坞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大同三年 (537) 十二月,“魏行台杨白驹与东魏阳州刺史段粲战于蓼坞”。即此。在

  • 其山

    在今山东费县东南五十里。东泇水发源于此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5作 “旗山”。

  • 成皋关

   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。自古为黄河以南东西交通孔道和战争要塞。《初学记》卷7《关》引《洛阳记》:“汉洛阳四关,东成皋关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宁三年(325),前赵王岳“进围石生于金墉,后赵中山公石

  • 武思江

    在今广西贵港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贵县 “泛水江” 条下: “又有武思江在县西六十里。自郁林州博白县流入界,俱注入郁江。”

  • 安远门

    即开远门。唐长安外郭城西面偏北的一门。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大土门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