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井寨
在今广西武鸣县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广西武鸣县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安徽砀山县南城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砀山县: 新汇泽 “以河徙成泽,南北二十里,东西四十里,经冬不竭”。已淤。
即今湖南安乡县东三岔河镇。民国《安乡县志》卷5:三岔河在“县东三十里。商户数百家,贸易盛”。
亦作沿江墟。即今江西瑞金市东北八十里沿冈墟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0: 瑞金县东北有沿江墟。同治 《宁都直隶州志》 卷4: 瑞金县有沿冈墟。
①唐、五代方镇。唐乾符五年(878)置,治所在云州(今山西大同市)。中和二年(882)移治代州(今山西代县),改名雁门节度使。五代唐于云州复置大同节度使。后地入契丹。②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八十里。明于此
又名安澜索桥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二里二王庙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灌县: 珠浦桥在 “县西二里,索桥也。亦谓之绳桥,长百二十丈,阔一丈”。
在今山东临沂市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沂州“艾山”条下:五坪山“五峰相连,其上平坦, 因名”。
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太平镇南山咀村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柳城县图:东北有山嘴汛,有外委驻防。
在今广东五华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长乐县: 嵩螺山在 “县南九十里。峰峦连属,起归善、海丰,终于潮州,为一方巨镇。山出石,可煮铁”。
唐大足元年 (701) 置,为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。治所在今贵州赤水县东。后废。唐大足元年(701年)置,治今贵州省赤水市东,属泸州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习水河中游地区。北宋后废。
清雍正三年(1725)置下龙土巡司,属太平府。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。七年(1729)废,移太平通判驻防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改为龙州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