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马头山

马头山

①在今河北丰润县东北四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马头山“其山数峰驰骤,最南一峰昂若马首”。

②在今河北万全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右卫:马头山,“《志》云:在洗马林堡西北四里, 山下流泉,盛暑极寒,山之阳有水关洞”。

③在今河北蔚县东四十五里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《魏土地记》云:代城东南二十五里有马头山,其侧有钟乳穴。赵襄子既害代王,迎姊,姊代夫人。夫人曰:以弟慢夫,非仁也;以夫怨弟,非义也,磨笄自刺而死。”即此。

④一名马首山。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北四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2吕香县:“马头山,在县南六十里。其山峭㠜,形如马首,因以为名。”

⑤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三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马头山“在六合县东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六合县:马头山“山势雄秀,泉石奇胜”。

⑥亦名马转山。在今安徽宿松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宿松县:马头山在“县东八十里。峰岫纡回,岩嶂屈曲,以形似名”。《晋书·桓宣传》:祖约、苏峻作乱,“宣将数千家欲南投寻阳,营于马头山”。即此。

⑦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七十里。《晋书·桓宣传》:“(祖)约还历阳,宣将数千家欲南投寻阳,营于马头山。值祖焕欲袭湓口,陶侃使毛宝救之。焕遣众攻宣,宣使戎求救于宝。宝击焕,破之。”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庐州府一》:马头山“上有桃花、仙人二洞, 山口曰石龙”。

⑧在今安徽六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:马头山“在州北”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1盛唐县:“晋永和中,谢尚镇马头城,即今县北也。”

⑨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于潜县:马头山在“县(今于潜镇)南四十五里。以形似名。高千二百丈,周四十五里,泉甘土肥,可以树艺”。

⑩在今河南商城县南百五十里。山势高耸,形如马头。《晋书·桓宣传》:谯国内史桓宣以祖约作乱,“将数千家欲南投寻阳,营于马头山”。即此。

(11)在今湖南石门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添平所:马头山“在所(今石门县西北所街)东。所西有马鞭崖,与此对峙”。

(12)在今云南元谋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元谋县:马头山“在县东(按,原文为县南,误)。连亘四十里,地势最高,东望寻甸,南见楚雄,北眺黎溪,西瞻大理,县境之镇山也”。

(13)在今贵州湄潭县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 引《贵州通志》:“山下清泉幽谷,古木阴森,称林壑之胜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。其山数峰驰骤,最南一峰昂若马首,因以得名。(2)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南。山势峻拔,形如马首,因以为名。(3)在今安徽省宿松县东南。东晋咸和二年(327年),谯国内史桓宣率众营于马头山,即此。明正德中置巡检司,为戍守处。(4)又作谷阳山。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南。《水经注》:谷水出崤东马头山谷阳谷,即此。(2)今山名。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南。海拔570米。上可容两千人。四面悬崖,入口关卡,巨石当道犹如天马腾霄。自明代至解放前夕为壮族“避乱圣地”。山上有庞大的古堡,至今依稀可辨。半山有摩崖石刻,记录明末至太平天囯战乱情况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绥城县

    一作绥成县。东晋义熙中 (405—418)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。隋开皇中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三年 (629)又废。古县名。又作绥成县。东晋义熙中置,治今福建省建宁

  • 平琴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平琴州置,治所在安仁县(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党州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西北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平琴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平琴州置,治安仁县(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党州西

  • 嘉庆关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嘉定州: 嘉庆关 “在州城东大江东岸。《志》 云: 凌云寺之西即嘉庆关”。

  • 丰化城

   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。《北齐书·斛律光传》:武平元年(570),“光置筑统关、丰化二城,以通宜阳之路”。即此。北齐天统五年(569年)斛律光筑,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。后废。

  • 西明门

    魏晋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西面正西一门。汉称雍门。魏晋改为西明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三年(309),汉刘聪攻洛阳,“屯西明门”;五年(311)刘聪攻洛阳,刘曜“自西明门入屯武库”,皆此。在今河

  • 右北平郡

    战国燕置。秦治所在无终县(今天津市蓟县)。西汉移治平刚县(今辽宁凌源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承德、天津市蓟县以东(长城南滦河流域及其以东除外),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,六股河以西地区。东汉移治土垠县(今河

  • 弘德殿

    在今北京故宫乾清宫之西。明建,初名肃雍殿,万历十一年(1583)改为弘德殿。清穆宗曾就读于此。

  • 焦源坳

    在今江西遂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龙泉县: 焦源坳 “在县东三十里,为南康间道”。

  • 哺饥坂

    一名哺鸡坡。在今山西新绛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一》: “哺饥坂在州北五里,相传赵盾食翳桑饥人处。”

  • 菰城

    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十五里下菰城。《寰宇记》卷94引 《吴兴记》: “春申君黄歇于吴墟西南立菰城县”,以泽多菰草而得名。秦灭楚,改为乌程县。东晋义熙元年 (405) 移治今湖州市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(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