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门岭
在今海南省琼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:风门岭“在乐会县西南七十里,跨万州界。山势峻峭,两旁石壁如门,为诸黎出入咽喉之地”。
在今海南省琼海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:风门岭“在乐会县西南七十里,跨万州界。山势峻峭,两旁石壁如门,为诸黎出入咽喉之地”。
即今甘肃卓尼县西录巴寺。清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30洮州厅番寺: 有录巴寺。
在今山东莱州市南一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莱郡掖县有掖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掖县: “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,故县取为名。”
在今北京市故宫东华门内。明建,清移至文华殿北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2:“乾隆三十九年,命于文华殿后规度方位所宜,创建文渊阁,用贮四库书籍凡三万六千册。”
明洪武二十二年 (1389) 置,治所在今河北平泉县北。二十四年 (1391) 升为富峪卫。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置,治今河北省平泉县西北。属北平行都司。二十四年升富峪卫。
1949年7月由江陵县沙市镇置,治沙市(今湖北荆沙市驻地沙市)。1994年撤销,并入荆沙市。旧市名。1949年由江陵县析置,治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。1994年与江陵县合置荆沙市(1996年改名荆州市)
在今贵州福泉县北六十里。 极幽峻。 明郭子章《黔记》 卷8:滃山 “山高林深, 雾滃郁”。
即今河北行唐县治。北魏始移行唐县治于此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常山郡行唐县: “熙平中移犊乾城。” 即此。
1949年6月改文成县置,治所在大峃(今浙江文成县)。9月复名文成县。旧县名。1949年5月改文成县置,治今浙江省文成县黄坦镇。同年9月复名文成县,并迁治大峃镇。
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,海澄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海澄县:九都堡“在县城(治今海澄镇)西。今学宫饷馆设于此”。
在今安徽舒城县东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舒城县 “周瑜城” 条下: “又东南二十里曰茆城。相传曹操尝屯兵于其地,因筑此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