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阳门
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的城门,在今甘肃武威市。《晋书·秃发利鹿孤载记》: 建和年间,秃发傉檀袭姑臧,“耀兵于青阳门”,即此。
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的城门,在今甘肃武威市。《晋书·秃发利鹿孤载记》: 建和年间,秃发傉檀袭姑臧,“耀兵于青阳门”,即此。
在今青海天峻县北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 大业五年 (609),炀帝西巡,命 “将军张寿西屯泥岭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青海省刚察县西北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,隋将张寿率军屯驻于此,以击吐谷浑。
亦曰句骊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89润州丹徒县: 高骊山 “在县西南七十里。《梁武帝舆驾东行记》 云: 自覆船山、酒罂山南次高骊山。传云昔高骊国女来此,东海神乘船致酒,礼聘之,女不肯,海
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茶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 “剑浦驿” 条下: “又茶洋驿,在府东南六十里。宋淳祐中置,名金沙驿。元至正间改今名。明朝因之。”
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岗更诺尔东。明金幼孜 《北征录》: “晚次通川甸,即应昌东二海子间。上登山遥望,指海边石山曰: ‘此即三石山也’。营之西南,曼陀罗山下有寺基,元公主造寺,出家于此。国初废。”
清光绪六年 (1880) 析科尔沁左翼前、中、后三旗地置,属昌图府。治所在康家屯 (今辽宁康平县)。取康家屯平安之义。民国初属奉天洮昌道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在辽宁省北部、辽河西岸,北邻内蒙古自治区
明洪武七年(1374)降凤州置,属汉中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。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50年迁驻双石铺(今凤县)。在陕西省西部秦岭山区,西邻甘肃省。属宝鸡市。面积3187
明永乐元年(1403)置,属陕西都司。治所即今宁夏中卫县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)并入宁夏右屯卫。明永乐元年(1403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为中卫县。
在今云南建水县东南。明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①即今山东淄博市境之孝妇河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陇水南出长城中,北流至般阳县故城西南,与般水会。”②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安平州:“南有陇水,下流合于逻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0安平州:
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大沙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波府定海县: 奇岙 “在舟山所西北。本名大沙,嘉靖中御倭要地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