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县

青县

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清州置,属河间府。治所即今河北青县。清属天津府。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东部,东北邻天津市。属沧州市。面积968平方千米。人口38.9万。辖6镇、4乡、1农场。县人民政府驻清州镇。西汉置参户侯国,属勃海郡。东汉省入浮阳县。隋为长芦、鲁城县地。唐置乾宁军。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于今址置永安县,属沧州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永安县更名乾宁县,为乾宁军治。大观二年(1108年)乾宁军升为清州,乾宁县仍为州治。金贞元元年(1153年)乾宁县更名会川县。明洪武初省会川县入清州,八年(1375年)降清州为县,不久河决,改清为青,属河间府。清雍正年间改属天津府。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,次年属津海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沧县专区,1952年属天津专区。1958年青县并入静海县,1961年复设青县,属沧州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6年划归沧州市。地处河北平原东部平原区,地势低平。南运河、黑龙港河、子牙新河、北排水河等纵横境内,有“九河下稍”之称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豆类。产牛、羊。为省粮食、商品牛和肉羊生产基地县。有化工、电子、机械加工、服装等工业。京沪铁路、京沪高速公路、104国道、保津等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余庆州

    元末置,属播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余庆县西北余庆司(敖溪镇)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)改为余庆长官司。元末置,治今贵州省余庆县西北敖溪镇。属播州宣抚司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改为余庆长官司。

  • 柘支国

    即石国。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石,或曰柘支。”

  • 西浩齐特旗

    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浩齐特右翼旗。清顺治十年(1653)置,驻地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北乌尤特。本世纪40年代移驻阿由勒哈庙(今锡林浩特市西北阿由勒海)。1949年并入西部联合旗。

  • 思乡城

    ①又名西乡城。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南董村乡。《寰宇记》 卷65沧州南皮县: 高乐故城“在今县东南三十里。今谓之思乡城,亦曰西乡城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 “高乐故城” 条引 《县志》: “即今董镇村。”

  • 崤底

    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。《后汉书· 光武帝纪》: 建武三年 (27),“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,大破之”。李贤注: “崤,山名; 底,阪也。一名嵚岑山,在今洛州永宁县西北。”

  • 科尔沁左翼中旗

    俗称达尔罕镇。后金崇德元年 (1636) 置,属内蒙古哲里木盟。驻地在伊克唐噶里克坡 (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西南花吐古拉苏木附近)。1914年划归奉天省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伪满时属兴安南省。194

  • 榜山

   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天河县: 榜山 “在县西三里。形如挂榜”,因名。

  •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

    简称甘肃行省。元至元十八年(1281)置,治所在甘州路(今甘肃张掖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、宁夏大部、内蒙古西部及新疆、青海部分地区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并入陕西等处行中书省。

  • 吴淞江千户所

    明洪武十九年(1386)置,属太仓卫。治所在今上海市宝山区旧城东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:吴淞江守御千户所,“翁大立曰:吴淞所为水陆要冲,苏松喉吭,北可以扼长江之险,南可以援金山之急。故

  • 棣州

    隋开皇六年 (586) 置,治所在阳信县 (今山东阳信县南七里)。大业二年 (606) 改沧州,后又改渤海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改棣州,寻废;贞观十七年 (643) 又置,移治厌次县 (今山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