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窦山
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 雪窦山 “在奉化县西,上下有亭三,曰飞雪、曰妙峰、曰漱玉。丹碧照烂,飞檐鳞鳞,蔚在青嶂间,晨霞暮霭,遮露万状,尤为胜概”。南宋理宗时曾改名应梦山。山麓有佛教禅宗十刹之一雪窦寺。
在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北。属四明山。海拔800米。有建于唐代的雪窦寺,是佛教禅宗十刹之一。前临深谷,崇岩壁立,名千丈岩。水从千丈岩顶泻下,喷薄如雪崩。山由此得名。有千丈岩瀑布和妙高台、三隐潭等名胜古迹。南侧有人造亭下湖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雪 窦 寺
在今浙江奉化市西北四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庆元府: 雪窦山 “在奉化县西,上下有亭三,曰飞雪、曰妙峰、曰漱玉。丹碧照烂,飞檐鳞鳞,蔚在青嶂间,晨霞暮霭,遮露万状,尤为胜概”。南宋理宗时曾改名应梦山。山麓有佛教禅宗十刹之一雪窦寺。
在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北。属四明山。海拔800米。有建于唐代的雪窦寺,是佛教禅宗十刹之一。前临深谷,崇岩壁立,名千丈岩。水从千丈岩顶泻下,喷薄如雪崩。山由此得名。有千丈岩瀑布和妙高台、三隐潭等名胜古迹。南侧有人造亭下湖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雪 窦 寺
在今青海西宁市西五里。《清 一统志·西宁府一》: 虎台 “台有九层,高九丈八尺。相传秃发傉檀所筑”。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出密万户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出密(曲弥)为藏地区(后藏)六个万户之一,其治所在今
①唐天授二年 (691) 析大乡县置,属溪州。治所在今湖南保靖县西南大妥乡甘溪村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洛浦县: “以县西洛浦山为名。” 长安四年(704) 改属锦州。五代废。②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
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蓟州:渔山,“ 《图经》: 州西北三里有渔山,高百余丈,周五里。郡在此山之阳,故曰渔阳。下有渔水,即今州城南之龙池河也”。又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14引 《四
三国蜀改牧靡县置,属建宁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注引李奇曰: “靡音麻,出升麻。” 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三国蜀汉改牧靡县为牧麻县,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境
在今印度西海岸喀拉拉邦的坎纳诺尔附近。明 《郑和航海图》 有歇立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溪州置,治所在大乡县(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)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溪州。
即今甘肃镇原县北孟坝镇。1940—1949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曾在此置镇宁县。
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六十里斗子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8蓬州: 李特读书台 “在斗子山,李特微时尝隐是山,妇人侯氏归之,昼侍几砚,夜直灯烛,后特以妇为妃,故镇初名贤妃”。
即今福建东山县之塔屿。与东山隔海相望。山顶有石塔,故名。明黄道周读书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