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阴山

阴山

①即今内蒙古河套西北之阴山山脉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赵武灵王“筑长城, 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”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 载侯应言:“臣闻北边塞至辽东,外有阴山,东西千余里,草木茂盛,多禽兽,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,治作弓矢,来出为寇,是其苑囿也。至孝武世, 出师征伐,斥夺此地,攘之于幕北。……边长老言,匈奴失阴山之后,过之未尝不哭也。”其西段古称阳山、狼山(兰山),东段又称青山(大青山、大斤山)。

②在今福建泰宁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泰宁县:阴山在“县东二十里。一名应山,盘礴十余里”。

③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20即墨县: 阴山“上有石池,深三寸, 旱不减,雨不涨,冬夏清澈, 曾无滓秽。池东石上有马蹄迹。又有五石人,广数围,高一丈。古老相传云:秦始皇幸琅邪, 因至牢盛山望蓬莱,盖立马于此。又遣石人驱牢山不得,遂立于此。石人诸山往往有之”。

④一名殷山畈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六十里。《陈书·周炅传》:太建五年(573)定州刺史田龙升叛入于齐,“高景安于水陵、阴山为其声援”。即此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麻城县有阴山。

⑤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嘉鱼县:阴山“在县东南二十里,产茶”。

⑥在今湖南攸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二》“阴山故城”条下引《元和志》:阴山县“以县东一百二十里阴山为名”。

⑦今新疆天山之别称。唐岑参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》:“侧闻阴山胡儿语,西海热海水如煮”,即指指此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:“不剌之南有阴山,东西千里,南北二百里。其山之顶有圆池,周围七八十里许。”元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卷上:“八月二十七抵阴山后,回纥郊迎至小城北,酋长设葡萄酒及各果大饼浑葱,裂波斯布人一尺, 乃言曰:此阴山,前三百里和州也。”


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,往东伸展至河北省西北部。东西走向。自西向东包括狼山、乌拉山、大青山、灰腾梁山、凉城山、桦山、大马群山。长约 1200 千米,海拔 1500~2000 米。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山(2364 米),在狼山西部。古老断块山,南侧断崖陡峭,北坡较平缓。吴公坝、昆都仑沟等垭口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。富煤、铁等矿。是中国北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,南北两侧的景观和农业生产差异显著。狭义的阴山指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北的大青山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,习骑射,北破林胡、楼烦。筑长城,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。”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浮梁州

    元贞元元年 (1295) 升浮梁县置,属饶州路。治所即今江西浮梁县。明洪武初复降为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浮梁县置,治今江西省浮梁县。属饶州路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和浮梁县。明洪武初降为县。

  • 宪陵

    东汉顺帝刘保的陵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三十里铺一带。《后汉书·冲帝纪》:建康元年 (144),“九月丙午,葬孝顺皇帝于宪陵,庙曰敬宗”。同书 《礼仪志》 注引 《古今注》: 顺帝宪陵 “山

  • 硕噶城

   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东北雪卡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卫地诸城: 硕噶城 “在喇萨东南六百四十里”。藏语意为白山咀,酸奶色山咀。

  • 张学良旧居

    即张氏帅府。又称大帅府。在今辽宁沈阳市沈阳路二段文兴里。现建有张学良旧居陈列馆。

  • 万载场

    五代时吴国置,即今江西万载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09袁州:万载县“本高安县地。伪吴顺义元年分高安、建成、康乐、高侯等四乡置万载场,因其乡以名。其地去高安路远,伪唐保大十年升高安县为筠州,遂升万载场为县以属

  • 西坪蛮夷长官司

    亦作西萍蛮夷长官司。明宣德三年(1428)置,属金峒安抚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西北活龙坪镇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
  • 汉伯渠堡

    亦名汉伯堡。明嘉靖六年(1527)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吴忠市南马莲渠乡汉伯堡(汉北堡)。清同治间, 为回民义军据点之一。

  • 河北

    ①泛指今黄河以北地区。《史记· 乐毅列传》: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,“起兵击齐。以天之道,先王之灵,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。济上之军受命击齐,大败齐人”。②战国时指齐国之黄河以北,今河北东光、盐山及山

  • 寒寒寨站

    明为海西西陆路站之一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。《辽东志》 卷9海西西陆路有“寒寒寨” 站。

  • 中镇隘

   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中镇隘“在永安县东。明置县后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