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阆州

阆州

唐先天二年 (713) 避玄宗李隆基讳改隆州置,治所在阆中县 (今四川阆中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86阆州: “取郡西南阆山为名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“取阆水以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阆中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阆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、南部、苍溪等市县地。南宋淳祐三年 (1243) 移治大获山城 (今四川苍溪县东南王渡乡)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为保宁府。


唐先天元年(712年)改隆州置,治阆中县(今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苍溪、阆中、南部等县市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阆中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阆州。宋属利州路。淳祐三年(1243年)移治大获山(今苍溪东南)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为保宁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贝中聚

    即贝丘。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乐安国博昌“有贝中聚”。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乐安国博昌县有“贝中聚”,即此。

  • 桑札宗

    即先家城。今西藏申扎县治。民国 《西康西藏详图》 作桑札宗。

  • 竹庆

    即今四川德格县东北竹庆村。民国《德格县图志》乡镇:“东北牛厂区竹庆、札科。”村西之竹庆寺,为红教著名寺院。

  • 阳都陂

    在今河南郸城县东。《水经·沙水注》:“沙水又东积而为陂,谓之阳都陂。”

  • 龙蓬州

    即龙逢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

  • 师壁洞安抚司

    元至元中改师壁宣慰司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。明初废为师壁洞。

  • 陕甘宁边区

    原为陕甘革命根据地。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,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,并为中共中央所在地。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,陕甘革命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边区,治

  • 柴葫寨

    明置柴葫寨巡司,属掖县。在今山东莱州市北五十里。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裁。《清一统志》作 “柴胡寨”。

  • 袈裟岩

    在今贵州平坝县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平坝卫: 袈裟岩“削壁千仞,如展袈裟。其相接者又有包玉岩”。

  • 龙武设治局

    1934年析石屏县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石屏县西北六十五里龙武。王树五《辛亥革命以来云南省废旧县名索解》:“因区域东起龙朋,西至扬武,故名取两地中之一字,综合组成龙武设治局名称。”(《地名集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