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家集
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南五十四里钱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 钱家集 “在沭阳县东南。本朝乾隆二十七年,移县丞驻此”。
即今江苏省沭阳县东南与淮安市交界的钱集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移沭阳县丞驻此。
即今江苏沭阳县东南五十四里钱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 钱家集 “在沭阳县东南。本朝乾隆二十七年,移县丞驻此”。
即今江苏省沭阳县东南与淮安市交界的钱集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移沭阳县丞驻此。
在今甘肃通渭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蔺城隘 “在县东南八十里。其地有蔺家硖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 作蔺家峡隘。
亦作安村镇。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东南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吴川县:宁川所“北有宁村巡检司,治川滘,后迁县西北之地聚村,又迁于芷芎口”。
唐圣历二年(699)改容城县置,属易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。《寰宇记》卷67容城县:“圣历二年契丹入寇,固守得全,因改名曰全忠县。”神龙二年(706)改为遒县。古县名。武周圣历二年(69
唐置,在今陕西大荔县南。李商隐有《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》诗。唐置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南。李商隐有《水部马郎中题兴德驿时昭义已平》诗。
①又名同孝山。在今江苏铜山县西二十五里夹河乡闸口村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获水又东径同孝山北。山阴有楚元王冢,上圆下方,累石为之,高十余丈,广百许步,经十余坟,悉石也。” 《明一统志·徐州》: 楚王山
又名平卤砦。北宋雍熙三年(986)置,属河间县。故址即今河北肃宁县。景德二年(1005)改为肃宁城。
南宋置,属立山县。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南平坦村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7昭州:平旦驿“在昭平县西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有都管木柱八条”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平坦。南宋置,属昭平县。
即今朝鲜咸镜南道洪原之新翼川。《金史·高丽传》: 康宗 “遣石适欢以星显、统门之兵往至乙离骨岭,益募兵趋活涅水,徇地曷懒甸,收叛亡七城”。
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六十里。东汉废。《寰宇记》 卷48 乡宁县: “县东南约六七十里有马头山,盖山形似马,因以为名。骐则马之骏异,盖县因山取名。”
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北东流村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东流市“市有桥曰东流,以水流自东,因名之。在上元县宣义乡,去城四十里”。(1)镇名。在安徽省东至县西部、尧渡河汇入长江处。面积105.6平方千米。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