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采石矶

采石矶

又名牛渚矶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江滨。山势峻峭,矶头突出江中,历为江津襟要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(450),魏主至瓜步,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,“陈舰列营,周亘江滨,自采石至于暨阳 (江苏江阴县东)六七百里”。胡注: “今太平州当涂县北三十里有采石山,山下有采石矶。” 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孝建元年(454),“臧质、义宣并反,(王) 玄谟南据梁山,夹江为垒,垣护之、薛安都渡据历阳,元景出屯采石”,即此。


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区西南7千米翠螺山麓、长江东岸。原名牛渚矶,相传古时有金牛出渚而得名。又因此处产五彩石,南朝宋始见“采石矶”之名。与南京燕子矶、岳阳城陵矶统称长江三矶。悬崖峭壁,兀立江流,遥对天门山,万里长江一泻而下,因受天门山夹江对峙所阻,水流至此,更为湍急。唐诗人李白《横江词》云:“海神来过恶风回,浪打天门石壁开。浙江八月何如此,涛似连山喷雪来。”相传李白酒醉跳江捉月溺水于此。形势险峻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虞允文在此大败金兵。矶上山石峥嵘,松竹滴翠,有赏咏亭、捉月亭、谈笑亭、江山好处亭、蛾眉亭、太白楼、三台阁、虞公祠、广济寺、观音阁、三元洞等古迹。李白、梅尧臣、沈括、陆游、文天祥等名人都曾来此漫游憩足,留下大量的诗、赋、题、咏。1959年辟为公园。采石风景名胜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采 石 矶


猜你喜欢

  • 辰州府

    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辰州路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沅陵县(今湖南沅陵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怀化、吉首二市及沅陵、泸溪、辰溪、溆浦、黔江、麻阳苗族自治县、芷江侗族自治县、新晃侗族自治县等地。清

  • 七沟汛

    即今河北平泉县西五十里七沟镇。清于此设外委驻守。

  • 阧湖堤镇

    即今湖北公安县治(斗湖堤镇)。以堤为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公安县“大江”条下:“五堤在县治东三里者曰赵公堤,在县治南半里者曰斗湖堤。”1955年公安县徙治于此。

  • 厢西河

    即今陕西洛川县北厢寺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洛川县 “仙宫河” 条下: “西北有厢西河,俱由宜川县界来,注于洛。”

  • 寺底镇

    金置,属屯留县。在今山西屯留县东北二十里寺底村。古镇名。即今山西省屯留县东北常村。金属屯留县。明改今名。

  • 关口市

    即今湖北浠水县东北关口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3蕲水县:关口市“在县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蛤蜊港

    即今江苏阜宁县东北二十二里蛤蜊港。清光绪 《阜宁县志》 卷2 《津梁》: 有蛤蜊港渡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阜宁县东北部、蛤蜊港汇入射阳河处。合利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100。明初以聚落河畔盛产蛤蜊而得名。

  • 惩洋港镇

    即征祥港镇。旧属阜宁县,即今江苏射阳县西北二十八里通洋乡。

  • 阆南县

    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阆中县析置,治水观音 (今四川阆中市东南水观镇)。以在阆中之南而得名。1935年4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3年由四川省阆中县南部嘉陵江以东水观地区及仪陇县一部析置

  • 汝城县

    东晋升平二年(358)分晋宁县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十五里城郭村。南朝陈改为卢阳县。唐天宝元年(724)改义昌县,五代唐改郴义县,北宋改桂阳县。1913年复名汝城县,后属湖南衡阳道。治所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