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茄芦城,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七十里白龙江东岸。三国时,魏邓艾与蜀姜维相持于此,置葭芦戍,亦曰葭芦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 (443),杨文德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,“屯葭芦城”。《宋书· 氐
在今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、大连市金州区以南地区,伸入渤海、黄海间。因有旅顺、大连二港而得名。与山东半岛隔渤海海峡对峙。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金州区以南地区。以有旅顺、大连两港得名。突出于黄海、渤海间,
在今广西百色市西北右江南岸罗村口村,接云南富宁县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百色厅恩阳州判: “西北逻村、渌丰墟有汛。” 清有右江镇外委驻防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罗村口。清时设兵驻防。
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四十五里。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更始二年(24),“光武自蓟东南驰,晨夜草舍,至饶阳无蒌亭。时天寒烈,众皆饥疲,异上豆粥。明旦,光武谓诸将曰:‘昨得公孙豆,饥寒俱解’”。即此。
亦作泡水、苞水。在今江苏丰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山阳郡平东侯国:“包水东北至沛入泗。”
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南。明洪武间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明置,属广宁右屯卫。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广宁右屯卫: 黑林堡在 “卫西北五里。又卫东南有河通堡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62) 改方与县置,属鲁郡 (后改兖州)。治所在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集。《元和志》 卷10鱼台县称: “因县北有鲁君观鱼台,故名。” 元属济州,至元二年 (1265) 并入金乡,三年 (
①在今山西盂县西。源于阳曲县东南,北流至盂县西北入滹沱河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 称,“唐乌河县以此名”。②亦名时水、耏水。源出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矮槐树庄东,北流入小清河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“时水
即今四川铜梁县东之小安溪,为涪江支流。《元和志》卷33巴川县:“小安南溪,源出县南巴山中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36巴川县:小安溪“源出县南巴山中,北流经县理南,又东北合侯溪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