邛县
明洪武九年(1376)降邛州置,属嘉定州。治所即今四川邛崃市。成化十九年(1483)复升为邛州。
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降邛州置,治今四川省邛崃市。属四川省。成化十九年(1483年)复升为州。
明洪武九年(1376)降邛州置,属嘉定州。治所即今四川邛崃市。成化十九年(1483)复升为邛州。
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降邛州置,治今四川省邛崃市。属四川省。成化十九年(1483年)复升为州。
即今内蒙古多伦县东北羊肠河,为滦河支流。清乾隆《口北三厅志》卷2:四道河在“多伦诺尔东北九十余里,察哈尔正蓝旗与克西克腾交界之境。中产细鳞鱼,极肥美”。
①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庆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北马岭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马岭县:“以县西一里有马领坂, 因名。”三年(608)属宏化郡。十三年(617)废。义宁二年(618)复置,治所移至故治北
清雍正十年(1732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。1913年改为水城县。据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24水城通判:“城外有河一道, 自城西分为二,环城流至城东南,复合为一,东流入乱山中。城之得名以此
①汉匈奴集会处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岁正月,诸长小会单于庭祠;五月,大会龙城,祭其先天地鬼神。”其地一在漠南,元光六年(前129),卫青出上谷击匈奴,至龙城。此时匈奴单于庭在今大青山地区,龙城应离此不
即今云南华宁县东华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宁州: 婆兮江在 “州东六十里。源自澂江府抚仙湖流经州境,汇于婆兮甸,下流入盘江”。
一名牖里。在今河南汤阴县北九里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纣囚西伯羑里。” 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河内郡荡阴县: “有羑里城,西伯所拘也。”《水经·荡水注》: 羑水 “又东流径羑城北,故羑里也”。古邑名。又
耆一作祗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鸡鸣山西。《陈书·后主纪》: 祯明三年 (589),隋将贺若弼、韩擒虎等趋建康,陈后主遣 “樊毅屯耆阇寺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隋军伐陈
为古九河之一。亦作钩般。又作钩股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南,山东德州市之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平原郡般县注: “师古曰: ‘ 《尔雅》 说九河云“钩般”,郭璞以为水曲如钩。’” 《清一统志· 武定府》: 钩
即绥江。今福建建宁县南宁溪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邵武府建宁县:“南有绥江,源出金铙山,一名濉江,亦名宁溪,至绥城口,合蓝溪流入泰宁县界”,为泰宁溪。
即今广西玉林市西南三十里福绵墟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郁林州图: 西南有福棉墟。